期刊目录 《世界经济》2018年第2期

  • 2023-03-18
  • John Dowson

在日常生活当中,有不少人经常会出现脚底疼痛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般是由于患上足底筋膜炎导致。本站

期刊目录 《世界经济》2018年第2期本站

  摘要:本文根据等价交换和劳动价值论证明,在任意一个时期,以当年价格计算的名义GDP恰好等于以当年价值计算的名义GDP与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的比率。同样,在任意一个时期,以任意基期价格计算的实际GDP恰好等于以同样基期价值计算的实际GDP与基期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的比率。特别是可以证明,在任意一个时期,以任意基期价格计算的实际GDP增长率恰好等于以同样基期价值计算的实际GDP增长率。这些结论为传统的国民收入核算和经济增长理论奠定了牢固的价值基础,同时也说明“价值总量之谜”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

  摘要:迄今为止,关于金融开放与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之间关系的研究,不仅缺乏微观基础,而且结论不一。本文通过将金融开放因素引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为考察金融开放、经济波动和金融波动之间的内生性关系提供了明确的微观基础。模型模拟分析结果显示:金融波动会随着金融开放度的提高而出现明显上升,而产出波动的上升则非常微弱。基于中国1998-2015年季度数据的经验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上述模型推断,并且该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均是成立的。

  摘要:本文通过将贸易品美元定价约束纳入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NOEM)理论框架,利用中美季度数据对不同资本市场结构下的两国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分析了模型的矩拟合能力与通货膨胀目标冲击的国际传导和福利效应。结果表明,包含噪声预期时的模型参数估计最理想,取消结构参数的对称设定并引入不对称贸易品定价约束,将显著改善模型的矩匹配效果。方差分解表明,通货膨胀目标是影响中美经济波动的重要外部冲击。借助脉冲响应冲击的研究显示,提高目标通货膨胀率虽有利于政策实施国的经济扩张,但导致贸易伙伴产出与消费同时下降,是典型的“以邻为壑”政策。福利分析发现,贸易开放度越高,外汇市场越偏离理性预期,通货膨胀目标冲击导致的福利损失就越大。

  摘要:本文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39种工业品的商品名称同贸易品海关编码进行匹配,以1998-2011年中国与161个贸易伙伴和常年贸易伙伴的数据为样本,估计了中国39种工业品的Armington宏微观替代弹性,并进一步测算了中国进口需求关于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分析了宏观替代弹性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只有48.7%的工业品宏微观替代弹性没有显著差异,增加进口贸易伙伴使得部分产品宏观替代弹性发生显著变化;人民币升值会使进口需求额减少且大部分行业差异性不大;宏观替代弹性的决定因素主要是本地偏好和进口配额。

  摘要:本文在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利用1996-2009年中国与90个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数据进行经验研究,从“性价比”的视角解读了中国出口奇迹。研究结果显示,“性价比”提高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增长,且在不同类型行业和不同类型进口地中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通过结构分解发现,中国出口产品“性价比”的提高恰好满足了不断扩大的国外市场需求,成就了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奇迹;“性价比”在结构上的动态调整,揭示了在价格优势逐渐弱化而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尚存在差距的情况下,中国制造业出口仍能持续增长的原因。

  作者及简介:赵瑞丽1孙楚仁2陈勇兵3(1.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3.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各地级市最低工资数据,从价格加成视角考察了最低工资对企业经营绩效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并重点探讨了可能的影响渠道。研究发现:最低工资上涨显著降低了企业的价格加成,削弱了企业盈利能力。这意味着在短期最低工资潜在的成本效应大于其生产率提升效应。这一影响对不同特征的企业存在异质性,企业资本密集度和平均工资越低,其价格加成受到最低工资的影响越大。此外,最低工资上涨还会降低城市行业内价格加成分散度,有利于行业内资源错配的改善。

  摘要: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非均衡性不仅取决于地区内部特征差异,还受到区域间经济活动空间关联的影响。本文将贸易引力方程与劳动要素空间流动相结合,构建了一个同时涵盖地区内部差异以及区域空间关联的多区域空间均衡模型。研究显示,区域间空间关联通过影响地区“多边阻力”,进而决定其劳动集聚和工资水平。本文在量化分析1998-2013年中国省级地区间生产率、区域福利和多边阻力差异的基础上,运用Shapley值分解测算得出,空间关联在中国劳动力密度和劳动力工资空间分布形成中的边际贡献率均为19%-20%,提高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空间关联性可促进地区均衡发展和提高空间效率。

  作者及简介:魏志华1易杰2李常青3吴育辉3(1.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国海证券3.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以2002-2014年在中国沪深A股进行IPO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较为系统地考察了IPO公司补税的特征、动因与经济后果。研究发现:近60%的IPO公司在上市前3年存在补税行为,平均补税额约3400万元,补税主要发生在IPO前1-2年。IPO补税的主要动因并非会计处理不当或补缴因现金流紧张引起的欠税,而是盈余管理调节利润所致。IPO补税公司上市后经营业绩和市场表现均更佳,说明导致IPO补税的盈余管理行为更有可能源于业绩释放而非业绩操纵。研究还发现,IPO补税公司上市后财务政策更稳健,成长性更高;这些公司“知错即改”,上市后避税水平更低;机构投资者能够识别补税公司质量。总体而言,中国公司IPO补税较为普遍,但其实质更有可能是“好”公司释放业绩的信号传递和纠错行为,而不是“坏”公司操纵业绩实现上市的税收代价。

本站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部感染,根据相关调查认为,我国近59%的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也就是有7亿多人感染了这种病毒。 而人类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原因与家庭聚餐、接吻和共用牙刷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