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下午,广东省普宁市,虽然台风“海高斯”正在迫近,但颇受市场关注的ST康美(600518.SH)2019年年度股东大会仍在普宁市科技工业园如期举行。 当日下午14时30分,康美药业中药生产基地二约会大作战剧场版万由里裁决
从硬科技到高端制造,上海如何链接全球产业资源?约会大作战剧场版万由里裁决
9月15日清晨,上海地铁2号线始发站徐泾东出口,前往国家会展中心的观众比肩接踵,其中不乏拖着箱子来的外地参会者。
预计有18万观众参加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下称“工博会”)15日正式拉开帷幕,这也是今年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首个线下举办线上同步的国家级工业展会。
“工博会是SAP今年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参加的线下展会。”SAP展台负责人邱宪宗告诉第一财经,在此之前,他们只能在线上推广自己的新产品和新技术,由于汉诺威博览会的取消,那些没能在德国展出的新品也首次在上海全球首发。
像SAP这样的外企不止一家,在全球疫情仍在蔓延的情况下,国际展会相继取消,习惯了线下交流的制造业企业,更期待一场国际规模的线下交流。
工博会招展方东浩兰生总裁代表陈辉峰介绍,今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一些境外组团来的中小企业展团无法成行,但是在境内有代理和投资的国际品牌厂商热情不减。“一些上半年明确表示退展的国际展商在看到防疫方案后又重返工博会大家庭。”
数据显示,今年工博会共有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000家企业参展,并有近500项新产品和新技术属于国内甚至全球首发,超过去年300项的首发规模。
硬核科技
不管是高铁、航天这类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重大工程,还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这类新兴产业,都离不开基础创新。当前我国制造业产值虽然已占世界比重超 20%,逐步成为全球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在高端制造、原始创新层面仍离制造强国有一定距离。
在15日下午开幕的工博会主要活动之一,2020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在致辞时表示,我们要深刻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潜心打造创新驱动的“硬核”,大力推动创新要素聚合,实现科技产业和谐发展。
在本届工博会现场,除了和往年一样备受关注的智能机器人展区,拥有众多“硬核科技”的6.1H馆以及首设的院士专家创新成果展区也吸引了众多人关注。
位于1.1H馆的院士专家创新成果展,是今年新增的展区,展示了包括北斗导航、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C919大型客机、智慧车列交通系统等237项创新成果,来自132个院士团队。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钟志华告诉记者,很多院士团队多年研究的成果,不少都是颠覆性创新的技术,本届工博会设置院院士专家创新成果展,是以需求为导向加强院士团队与企业对接,借助工博会的平台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而且并不是对接后就结束了,我们还会研究下一步怎么做才能产生实际的社会效益。”钟志华透露,今后工博会计划每届都设立院士专家创新成果展。
在中科院展台,集中展示了21家单位的78项创新成果,比如,获得本届工博会唯一一个“特别大奖”的“北斗三号中科院导航卫星”,以及“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等成果。
而由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组织的“创新科技馆”展区,则展出了抗疫中已经运用的上海科技攻关成果,比如杜邦研发的医用一次性防护服,还有上海君实生物开发的国内最早进入临床阶段的抗新冠病毒中和抗体,以及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搬”到现场的新冠临床诊疗室。
“上海制造”占半壁江山
颠覆性技术和前沿发明最终要运用到实体经济中。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以及一揽子政策效应显现,我国工业经济运行状况逐月向好。
就在工博会开幕的同一天,国家统计局发布8月份国民经济数据。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较上月加快0.8个百分点,增速已接近上年平均水平。1—8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4%,而1—7月份为下降0.4%,累计增速实现由负转正。8月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8%、7.6%,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2、2.0个百分点。
上海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工业中心,制造业发展和努力的方向,是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最前沿、最尖端的颠覆性技术,对产业具有控制力的核心环节。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芮明杰曾撰文表示,上海应该承担起在本轮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华丽转身中的历史责任。上海制造业要有跨越与赶超的勇气与动力,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为载体,也就是通过自主创新,直接把握世界先进制造业的价值链高端,发展附加价值高收益大的环节,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成为该产业价值链的控制者,形成能够引领其他相关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模式。
在今年的工博会上,十项工博会大奖(CIIF),上海地区展品占据半壁江山,例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既有聚焦国之重器的重大工程项目、又有在关键“卡脖子”环节上取得重大突破的新技术新材料,还有围绕数字新基建、在线新经济等引领工业产品未来发展方向的新探索。
比如,上海三爱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参评的新型显示用含氟高分子材料(PT853),在全球首次且唯一实现了三氟苯乙烯单体和聚三氟苯乙烯的商业化生产和应用,解决了液晶补偿膜的技术缺陷,改善电子终端的显示效果,整体技术自主可控。
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制造业
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扣合点”,我国的两化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步入深化应用、变革创新、引领转型的快车道,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作为全国5G商用先行地,截至8月底,上海市已累计建成5G室外基站超2.6万个、室内小站超3.5万个,已成为全国5G基站部署最多的城市。
根据去年发布的《上海5G产业发展和应用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是到2021年,将上海打造成全球知名的5G产业发展高地和应用创新策源地。聚焦十大重点垂直行业,培育100家5G应用企业。
在今年的工博会现场,5G+无人码头,5G智能机械臂,5G+智慧医疗等应用成果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其中获得工博会大奖(CIIF)成果之一,上汽5G智能重卡基于5G-V2X+车路协同的L4智能驾驶技术,就可实现智能驾驶控制系统对整车行驶及港区作业的精确操控,与上港、中移动协同构建了满足洋山港集装箱智能转运要求的整体解决方案。今年7月已正式启动准商业化运营。
在17日下午举行的工博会“新智造·新发展”5G创新论坛上,上海市经信委信息基础设施处管理处副处长祁超表示,在5G发展方面,除了集聚超过全国超一半的5G核心人才和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上海重点聚焦5G应用,以应用带动5G网络部署,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祁超说,在5G应用推进方面,上海积极筹建5G应用研究院,支持5G联合创新中心、开放实验室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引导社会资本成立5G投资基金,加速5G应用生态圈的构建。“我们已经挖掘和推动了300余项5G示范应用项目,并在今年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包括科学防疫、远程医疗、在线教学、居家办公等。”
上海新兴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研究院首席专家贺仁龙告诉第一财经记者,5G最重要的其实还是应该关注应用。下一步要立足上海,推动长三角5G创新应用和产业联动发展,以应用需求为牵引,协同配合、跨域合作,打造以5G为引领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生态体系。
约会大作战剧场版万由里裁决 220个质量管理体系术语 1. receipt:(入厂)接受,验收,进货 2. handling :搬运 3. packaging :包装 4. storage :保存 5. protection :保护 6. comparison :比较 7. identification :标识 8. rep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