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21日,美国参议院周三(21日)未能通过5000亿美元的新冠病毒救助刺激计划法案,救济谈判已经拖延至离选举日不到两周。 据悉,该法案将使联邦政府提高每周的失业救济金,向学校拨款1本站
“2021经济热点问题及政策前瞻”研讨会本站
2021年迎来了“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即将召开的将集中释放政策信号,细化实现“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具体举措。哪些经济问题可能成为热点?2月28日,京东科技集体研究院以线上形式举办了“经济热点问题及政策前瞻”闭门研讨会,前瞻。
2021年迎来了“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即将召开的将集中释放政策信号,细化实现“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具体举措。哪些经济问题可能成为热点?它们会如何影响宏观政策走向?我们将站在什么样的发展起点来理解和把握2021年的外部形势、发展趋势和机遇挑战?
为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京东科技集团研究院于2021年2月28日,以线上形式举办了“经济热点问题及政策前瞻”闭门研讨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谢平、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副院长曹莉和世界银行治理局高级经济学家赵敏共同研判了今年可能讨论的重大经济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会议由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博士主持。孙治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李剑阁高屋建瓴地对发言内容进行了总结和点评。
刘世锦理事长指出,宏观政策“不急转弯”,但要转好弯,注意力要转向结构性潜能。不急转弯指随着经济逐步回到常规增长轨道,使疫情期间的部分特殊政策平缓退出,宏观政策回归正常状态;转好弯则指关注信贷、债券和地方债违约风险,防止房市泡沫,同时逐步降低宏观杠杆率。
刘理事长建议未来要重点推进五大改革: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创造条件允许宅基地使用权向集体组织外部流转;推动空间规划和公共资源配置改革,根据人口流动来进行城市规划和城市群;使基础产业领域加大放宽准入和促进竞争的力度;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打通农村社保和城镇居民社保的衔接;深化高水平大学教育和基础研究领域的改革,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他还提出中国应该加入较高水平的区域合作组织,形成制度规则性开放的新格局。
谢平教授表示,今年的货币政策大概率会维持宽松状态,因为从总体形势看,今年是“十四五”开局,经济增长要回归正常状态,投资增长会较高,财政比较困难,再积极(赤字)空间不大;金融业面临很多监管问题。
货币和投向更加注重结构性:M2和的增长不会低于去年,人民币增加22万亿以上,社融保守估计增加38万亿元至40万亿元。他估计货币政策会延续去年的部分政策,重点支持小微、普惠、扶贫,民营企业融资、制造业融资、绿色金融、乡村振兴融资,房地产仍然受到管控。
利率将整体上呈下行趋势:政策利率引导利率整体呈下行趋势,通过深化LPR改革推动存款利率逐步市场化,推动实际利率水平下降,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打击各种不规范的变相存款创新产品,同时债券和股票融资将收紧。
刘尚希院长表示,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对冲风险,需要注重积极、提质增效和可持续三个方面。去年的首要风险是疫情,今年的首要风险是恢复经济、稳定就业和增加收入,因此财政政策从目标到内容上都会做出一些调整。
他提醒我们要重新理解“积极的财政政策”这个概念。现在不一定要再以财政收支平衡作为基准来判断财政赤字和财政风险;当利率变成零的时候,发行货币或政府发行债务,本质上没太多区别,但货币融资是有条件的,不是越多越好。
财政不可持续的问题不是债务本身,而是利率高低:如果利率为零,那么财政的可持续性不是问题,当前在我国,利率带来的财政负担非常重。另外,财政可持续面对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充分理解财政风险的结构变化,还在用一些老理论、传统观念和路径依赖形成的分析框架分析这些问题,甚至把赤字率不能超过3%、债务不能超过60%奉为金科玉律,视为警戒线。这至少在理论上是不成立的。
祝宝良博士表示,中国经济恢复存在不平衡。中国经济的复苏程度略微好于预期,但部分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行业没有真正复苏,例如餐饮、商业、其他服务业、租赁行业;在企业方面,大企业在这次疫情当中受益较多,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业者、农民工蒙受一些损失。
今年要重点关注刺激政策退出后的就业和不良风险。去年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规模空前,但形成的GDP流量与之并不相符,导致经济增长效率下降。在经济复苏方面,小微企业和就业压力问题还在,制造业投资和消费怎么起来仍需要关注;财政金融政策退出后,金融机构不良率可能上升。
王微所长认为,现代流通体系的创新性对制造业和消费的释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数字经济时代,流通方式变得十分多元。数字化的平台,特别是电商平台,能够更好地收集老百姓的新兴消费需求和新特征,然后实现精准、定制的营销,实现更高效的流通。所以,流通体系的创新性对于消费的释放和供给侧加快调整的意义也十分重大。加快发展流通体系,能够有力地推动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
丁志杰主任表示,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十四五”规划建议也提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他指出一个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它的货币应该甚至必须是国际货币。在2015年到2019年间,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出现了停滞甚至下降,但在2020年有所上升。不过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经济利益的分析还是存在认识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
赵敏博士认为,未来财政紧约束将常态化。过去我国的财政收入增长比较快,远远高于GDP的增长,这种红利来源于三个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计划经济体系向市场经济转型时留下来大量公共、政府性的资源,带来典型的财政收入;城镇化进程使政府参与土地出让过程和规制,获得部分土地增值收益。目前来看,这三个红利会渐渐消失,今后财政收入的增长必然要放缓;同时随着中国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老百姓对公共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政府增加支出。这样财政的收入和支出两头受到挤压,必然出现紧财政的趋势。
沈建光博士强调全球央行在悄然实践新货币理论,采取极度宽松的政策,为市场提供大量流动性,压低长债利率。通胀有可能成为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但中国供给对平抑美国物价压力起到关键性作用。尽管疫苗接种为遏制疫情提供了终级方案,但全球经济仍面临高度不确定性,可能在波动中逐渐恢复。
谈到中国经济,他认为2021年中国经济将延续复苏态势,经济增长率达到8%左右。具体来说,经济增长可能呈现前高后低、逐季回落的趋势。他强调今年要关注中国经济的五大转变:经济增长由“供给端拉动”转为“供给需求协同”;投资增长动能从“房地产基建”转为“房地产制造业”;出口增长的动力由“防疫需求拉动”转向“海外回暖拉动”;宏观政策由“抗疫非常态”转为“疫后常态化”;全球经济风险由“防衰退”向“防通胀”转变。
他特别提到2020年中国FDI流入增幅4%,达到1630亿美元左右,反超美国、欧盟与东盟而跃居全球第一。中国逆势开放的政策赢得全球信心。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的签署,提振了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也开启了外资布局中国市场之路。
李剑阁理事长对以上精彩发言进行了总结,并表达了自己对这些重大问题的看法。他认为今年应该仍然以“六保六稳”为基本的政策基调。从全球来看,各主要经济体仍然在实行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利率保持在零上下。如果中国货币政策转弯,会提高人民币的基准利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转弯收紧,可能对整个市场冲击都非常大,要非常慎重。
关于经济增长目标,到底以GDP为目标,还是以就业为目标,或者要不要目标,大家的认识还存在分歧。李主任认为,如果以就业为目标,可能也会带来一些偏差,例如在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统计上做一些文章。当前中国面临老龄化社会,有关部门正在提出要推迟退休年龄。这样就会加大就业人口的统计基数,影响新增就业人口的比例,阻碍相关改革。国民经济不是靠目标和口号驱动的,更重要的是加快改革。
发言环节结束后,发言嘉宾和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自由讨论。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2021年经济复苏之路依旧不平坦,需要依靠更加科学精准的决策来保障经济稳步增长,因此对即将召开的充满期待。
本站 上世纪9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刚步入经济理论行列的新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