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稿人意见应被世界听到

  • 2023-02-22
  • John Dowson

  本系列给同学们推送的是经济学人读译参考文章,大家可以尝试翻译一下,坚持练习,不仅对考研英语的阅读理解有所帮助,还能提高翻译水平本站

中国审稿人意见应被世界听到本站

  去年被“国际人脑图谱学会”提名新一届理事会主席,让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左西年走入公众视野。他是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除了学术带头人、博导甚至科普科学家的头衔外,还有一个身份——脑图谱领域权威审稿人。

  以近年为例,邀请左西年发表“审稿人意见”的期刊不下100家,其中有近40次参与同行评议的审稿行为,被收录在名为Publons的审稿人聚合平台上。一键生成的档案和数据分析,让所有人对自己的“审稿贡献度”一目了然。

  2017年6月,Publons被科睿唯安收购。这个平台基于什么理念创办?对于优化中国乃至全球学术生态有何裨益?中国学者对此还有哪些期待?24日,科技日报记者专访了平台创始人之一安德鲁·普瑞思顿。

  同时,像左西年这样的参与稿件同行评议工作的审稿专家,在稿件转变为公开出版物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帮作者发现瑕疵、完善论述内容结构,提出宝贵的专业建议,与作者一同提升论文的价值。

  审稿工作对于学术界的贡献,同样值得铭记。然而,同行评议这种学术评审模式1665年被引入学术论文评价流程至今,整个学术界一直都未能形成一种完善的模式,无法对同行评议工作审稿专家的贡献给予相应的肯定和证明。

  基于对学术生态圈的观察,2013年,曾是凝聚态领域科研人员的普瑞思顿,与另一创始人共同创立了Publons平台。Publons平台的使命是“致力于帮助科学家更深入地融入到全球学术共同体”。他用“兴奋”一词,来形容平台初创时,每个学者听到这一定位的反应。

  现在,在平台上自由注册的学者,把躺在自己邮箱中的“审稿感谢信”发布到平台上,会自动生成数据和报告,日积月累,审稿人的价值就被聚合起来,既可为自身学术贡献“背书”,也能证明在学术界的影响力。

  从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所收录科技论文的数量来看,2017年,中国学者贡献论文453965篇,仅次于美国,排名全球第二。科研成绩显著,但同行评议中,中国学者参与度较低。

  一份调查显示,在2016年,《自然·通讯》的所有投稿中,中、美学者投稿比例分别为21%和24%。但是在同行评议的参与度上,美国审稿专家占比达到40%,而中国审稿专家仅为4%。

  普瑞思顿认为,作为论文评审的重要环节,同行评议需要中国审稿专家的参与,他们的声音也需要被世界听到。

  他分析:“首先,积极参与审稿,对科学家自身融入国际学术圈很重要,能及时了解学术领域前沿;其次,个人审稿贡献度档案会被平台搜索系统推送给期刊编辑,学者能与期刊编辑建立有效互信联系;最后,中国审稿人意见越多出现,将越有利于提高整体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在中国学者融入国际同行评议进程中,有两大主要障碍:一方面,是学术权威期刊编辑很难找到中国审稿人,其中一个尴尬是专家名字重合度较高,造成个人辨识度不高;另一方面,中国的学术评价体系中,对学者的学术成果认可程度最高,作为审稿人的贡献度和价值参考分量不足。

  在上午的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蔡磊的观点发人深省:一篇学术论文至少需要两个审稿人给出意见,如果一个学者发表10篇文章,就有20个审稿人作出贡献。那么,这个学者需要为另外20篇文章给出审稿意见,才能达到生态平衡。

  有鉴于此,普瑞思顿建议中国学者,更多地参与到这个已有38万审稿人的平台来,一边贡献智慧,做越来越受追捧的审稿人,一边在审稿中汲取力量,得到更好的学术成长。

  现在,Publons已经与斯普林格等国际学术出版巨头合作,来自25000余种期刊的超过200万条审稿记录被公开认可,逾2000种期刊成为Publons的官方合作伙伴。

  但是,实名注册的中国审稿人才10049人,与平台直接合作的中国学术期刊出版物才5家。左西年认为,打破语言和国别隔阂,提升同行评议的效率,积累并量化全面的学术贡献度,应是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全球科学家的共同追求。

本站 近日在茅台会议中心举行的贵州茅台酒2020年直销渠道商座谈会传出消息,2020年四季度,茅台直销渠道计划销售4160吨飞天茅台酒。 按照飞天茅台酒标准的一瓶一斤装出厂价969元、一吨2124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