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中国7月14日消息 电动车如何解决里程焦虑,这恐怕是汽车行业急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电池技术一直没有革命性的提升,车企打造的产品提升续航里程其实无非是多加电池,另一个解决续航里程本站
经济纵横]IT业 西进大上海(200212)本站
公元2002年8月29日,一个海峡两岸IT产业界非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居全球晶圆厂龙头地位的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外界宣布:台积电与上海市松江区已经完成签订投资意向书,未来将在该地区进行投资!由此,两岸业者关注多时、计划8年、总投资达100亿美元的台积电“落户”上海案的“?”号已经成为“!”号。
有专家为此断言:包括先前“台联电”落户苏州、“中芯国际”和“宏力半导体”落户上海浦东在内的IT产业界的“四大巨头”,现在已经全部在大上海区“安营扎寨”。而以上海为“轴心”,苏州、无锡与杭州、宁波为两线的大上海区域,正在成为IT产业西进的“东方桥头堡”。
2002年8月间,随着全球第二大芯片制造商——美国AMD公司决定把亚太区总部从香港迁往上海,全球第三大芯片制造厂——新加坡特许半导体公司宣布将在上海建立办事处;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宣布,将投资2亿美元在苏州建立其在中国的第一家封装测试厂;有关专业人士就纷纷断言:短时间内全球将有众多半导体厂家落户上海及其周边地区,这意味着半导体产业正在向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转移。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地带——大上海区,又将成为全球IT产业界人士注目的“焦点”,这里正在成为以IT行业为主的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中心,而对于IT业界来说,“闻风而动”是其必然的选择。正如中芯国际的总经理——台商张汝京先生所说:“的市场很大,不进来,其他人也会进来,等到其他人都来占这个市场,再来就太迟了。”
一位长年研究半导体行业的证券分析师也认为,2002年全球半导体行业的投资规模比较小,而中国是萧条的半导体经济中的一个“亮点”。半导体巨头“集聚”大上海的现象说明,长江三角区正在成为半导体行业的投资新热点。
以大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地区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资源丰富,其良好的发展前景使投资者的信心大增。从专业的眼光来看,产业群的积聚效应将有效提高各芯片厂的利润。中国国家信息产业部集成电路处的相关人士认为,中国在全球2000亿的半导体市场上仅占1%的份额,说全球半导体行业向中国转移还为时过早;即使在转移,这一过程也刚刚开始。据预测,2003年中国的芯片需求将达270亿美元,即使按照计划建设25条生产线%的需求。业内人士分析,这是各大半导体厂商急于到投资的直接动因。
另外,中国对芯片厂商的优惠措施也对其有相当大的吸引力。比如上海浦东新区规定,在浦东新区落户的芯片代工企业,5年内免交所得税,增值税从17%下调到5%。另有消息灵通人士称,与上海相邻的苏州,连园区的土地都是免费提供的。这些优惠措施将大幅度降低芯片厂商的生产成本。
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李乾表示,中国快速增长的半导体市场,充足的人才储备是该公司在中国建立装配厂的两大原因。美国公司选择在苏州建厂,也考虑到苏州属于“大上海地区”的概念。
沿沪宁高速公路西行,在昆山出口加工区﹑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里,台商新建的高科技厂房林立,生产着从印刷电路板﹑鼠标器到数码相机﹑液晶显示屏﹑笔记本计算机等一系列电子产品。“上海至苏州一线,集中了上千家台资高科技企业,未来会很像旧金山与硅谷之间的湾区,变成全球有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来自的明基电通中国营销总部总经理曾文祺先生如是说。
在苏州地区,目前台资IT企业已达600余家,苏州集中了10大笔记本计算机企业中的9个,年产量将逾千万台。在昆山,10大笔记本电脑公司已有英业达、广志等6家落户。苏州新区和吴江开发区的计算机周边及消费电子产品,也成为各自的优势产业。随着台资IT企业增多,苏州的电子产业配套环境越来越完善,对台商形成新的吸引力。
近两年,高科技厂商加速向长江三角洲的上海、昆山、苏州、南京、宁波一带移动。在上海城区,资金﹑技术﹑人才密集的集成电路产业更是台商投资的重点,随着中芯国际、宏力半导体、台积电等著名半导体厂商的到来,及多家台资封装﹑测试等配套厂的建设,上海已形成最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成为半导体工业的重镇。来自的传媒这样报道:“台积电上海松江厂,首期工程已展开,占地2000亩的工地上,尘土飞扬,卡车进出不断,打桩工程正积极展开。上海有关人士也透露,台积电8寸晶圆厂的厂址位于松江大学与松江工业区之间,属于新城区,未来将以台积电为首建立松江科技园区,吸引配套厂商进驻。有传媒这样形容:台积电松江厂首期工程的启动,已为上海科技产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现今整个上海地区宛如在办一场高科技喜宴,准备迎娶台积电的到来。”
不仅仅是上海和苏州,在浙江的宁波、杭州两地,2002年1到4月,由台商新投资的半导体、电脑及周边产业企业就达20多家,投资额多在1000万美元以上。随着大批台商的“西进”,日本东芝公司也在“跟进”,今年下半年就投资7100万美元在杭州设立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
有关资料显示,2001年台商在的电子零组件产值为6000亿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500亿元),这个数字已经接近岛内6800亿元新台币的产值。种种迹象都在表明: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正大举“西进”,而大上海则是其投资首选之地。
目前的IT产业在全球具有相当的地位,比如说半导体及芯片方面,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台积电”)和联华电子两大巨头,占据了全球芯片代工业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威盛电子更是推出了自主品牌的电脑芯片,和英特尔相抗衡。比如说笔记本电脑方面,全球产量前5名的厂家都在,有大众、广达、仁宝、华硕等等。在代工生产的同时,仁宝、华硕等也推出了自有品牌的产品。再比如说掌上电脑方面,2001年的出货量占全球总量的16%,而今年的增幅有望高达90%,宏达国际公司和英业达电子公司被公认为全球最佳的掌上电脑生产厂商。2002年5月,IT产业在祖国首次集体亮相,设立了“高新技术精品展”。通过产品展览、技术演示、现场讲解等,几十家IT厂商将电脑芯片、网络设备、无线技术、宽带产品、软件系统等最新的IT技术推向公众。此次来参展的精品厂商中,友旺科技是全球前3大的网络通信产品供应商;全球每10台电脑中,至少有1台是使用技嘉科技的主机板;普立华是全球最主要的数码相机供应厂商;趋势科技则是闻名全世界的防病毒网络安全专家等等。然而,在十几年前可不是这样。据台北世界贸易中心总经理黄志鹏介绍,20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各国消费者对IT产品形象的认知仍停留在廉价品的印象,使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较之其他同质产品的售价便宜约15%至20%。换算为每年的外汇损失,约在150亿美元左右。
是一个岛屿,没有丰厚的天然资源,也没有廉价的劳工成本优势。那么IT产业如何“突围”呢?如何从简单的代工生产中走出来?专家认为:一是提升整个IT业的品质和设计。经济部门自1988年起,陆续推出全面提升产品品质计划、工业设计能力计划及产品形象计划,以协助厂商增强产销能力。为建立优良产品国际形象及易于辨认的国际识别标志,经济部门还在1992年特别聘请专家设计了造型优雅、富于动感的“精品标志”,并委托台北世界贸易中心在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在核心技术没有取得突破的情况下,IT产品凭借其过硬的产品质量和现代化的工业设计,赢得了市场的青睐。二是向核心技术领域渗透。在代工生产和合资合作的过程中,要想让国外合作伙伴转让核心技术是不可能的,得到的只能是二三流的已被淘汰的技术。但是通过代工生产,IT厂商掌握了大规模生产的技能,并有了资金、人才和市场上的积累,在此基础上走自主研发之路,逐步攻克IT业的核心技术,比如说电脑芯片、无线和宽带等等。
先是代工生产,再是提升品质和设计,最后向核心技术渗透,IT产业已经走出了一条突围之路,甩掉了廉价品的帽子。相比之下,祖国的IT制造业正在蓬勃兴起,几大IT生产基地正在形成。如何让“中国IT制造”具有世界级的水准,进而产生世界级的IT大公司,的经验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对于IT业的“西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而美中创新科技促进会会长、美国哈佛大学与香港大学教授马启元表示,在经过了许多专业厂商,特别是产业界多次的、不断的呼吁之后,终于开放对8寸晶圆厂赴海外与祖国投资,应该说,这是一个很振奋的消息。其实,一些大企业早就考虑在成本更低、市场竞争力更强之处设厂以提升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只是当局过去一直没有“松绑”。这一次的开放,对产业界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工厂是的本地企业,它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与日本、韩国和欧洲的公司竞争的话,其本身对也有好处。对来说,厂建在,对的产业与发展也会起很好的作用。
马教授认为,一些投资量大、技术成分高的大企业到来投资设厂,对两岸的行业发展可以起到很关键的作用。的一些产业界的大厂来到之后,本身可以形成一个集成电路的“华人圈”。马教授分析说,这一产业目前还是美国排第一,日本第二,韩国第三。但是,从整个电子特别是半导体的硬件行业来讲,加上,经过整合优势加在一起的话,近期可以抗衡过韩国,最终也可以抗衡过日本。马教授说,在分析产业布局时,印度是注重软件,而的硬件很强,但硬件里面缺比较核心的集成电路或者说是芯片。现在有了两岸的合作,整个的信息产业,特别是硬件的水平会大大提高。而这个提高,也伴随着的企业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本站 据中国驻英大使馆网站4月1日消息,3月31日,驻英国使馆发言人致函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就其关于我抗击疫情的错误言论进行驳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