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金融的理论基础和案例佐证

  • 2022-08-26
  • John Dowson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外交部13日发表声明说,阿联酋将与以色列实现关系全面正常化。 声明说,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天进行三方通话后达成协本站

大国金融的理论基础和案例佐证本站

  金融作为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金融如何服务经济转型,西南财经大学曾康霖教授在《为中国金融立论》一书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本书认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具有主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含义,但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金融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具有脆弱性的。

  (一)金融如何发挥其核心作用,取决于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行为。参与者的行为取决于其价值观,在当代,金融市场参与者如企业家的价值观受外部约束的条件增多,而约束条件增多的原因又受到执政者意识形态和国际公约的左右,比如“以人为本”“和谐社会”“财富观”“生活质量取向”等。金融能否发挥其核心作用,必须考察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大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小到一个企业、社会的运行情况。

  (二)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因此,现代金融要支持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说,现代金融就是创新金融、协调金融、绿色金融、开放金融和共享金融。

  (三)经济的发展、金融制度的变革,必须关注金融安全。新著提出,金融安全是个复合型概念,影响金融安全的首要因素是经济周期,而不是金融机构的运作。在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金融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因。因此,关注金融安全,必须关注世界经济的格局、经济周期的变化和我国的开放程度。在当前建立和完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度方面,更需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而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是维护三个方面的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普通老百姓的利益。从金融的视角出发,维护国家的利益主要是维护国家信用等级;维护集体利益主要是维护其市场份额;维护普通老百姓的利益主要是为了维护他们的资产不贬值。

  本书认为,金融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金融要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一方面取决于金融业实力强不强;另一方面取决于社会成员对金融业依赖程度高不高。影响金融业实力的因素,主要包括其自身的信誉和对风险的承受力;而社会成员对金融业的依赖程度则取决于人们的金融意识。一个人的金融意识强不强,受个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内在因素主要是收入情况;外在因素主要是他人的示范效应。

  (一)基础制度建设是金融事业发展的行为规范和指南。基础制度包括市场准入和退出、高管权责利相互约束、规范投资者行为等。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说,其准入应着力于从业人员和资本金“门槛”的质量考核;退出应着力于资产、负债和风险状况的考核。除此之外,金融机构的治理和规范也值得重视,包括一些银行的股权关系不透明不规范、股东行为不合规不审慎、董事会履职有效性不足、高管层定位存在偏差、监事会监管不到位、战略规划和业绩考核欠科学等。因此,在基础制度建设中,要严格股权管理,明确董事会职责定位、改进监督方向、发挥监事会功能,把坚持长期稳定、透明诚信、公平合作作为企业治理结构的三条思想底线。

  (二)金融制度的安排必须落实到支持实体经济上。从生产到消费,金融需要多方面协调配合。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形势,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建立多元化的金融组织系统。这个系统包括: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银行体系,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等。

  (三)当代金融制度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一是数字货币的挑战;二是金融科技的挑战;三是金融需求多元化和差别化的挑战。金融业的功能变迁,与社会对金融的需求相关,社会公众对金融功能的需求,推动着整个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本书认为,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必须建立两大系统,一是社会成员生活水平提高的保障系统;二是社会成员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保障系统,金融制度也应成为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保障系统。

  关于什么是中国金融,这是一个重要又前沿的课题,业内认识研究较少,没有权威文献可循。本书认为,中国金融的特色是大国金融、社会主义金融、发展中的金融。大国金融主要体现在:扶贫金融是大国金融的组成部分,农村金融制度建设始终是大国金融的重头戏,大国要特别关注货币政策效力的区域差异。社会主义金融主要体现在:金融活动主要以政府信用支撑,财政与金融具有同一性且统一平衡。发展中的金融主要体现在:金融处在变化、发展和前进之中。

  (一)扶贫金融是大国金融的组成部分。无论是从国土面积还是经济总量来看,中国都是世界大国。作为幅员辽阔的经济大国,中国一方面在世界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农村贫困人口较多的现实。本书认为,中国金融必须发展扶贫金融,加强农村金融制度建设,重视货币政策效力的区域差异,关注地区间资金流动。金融不仅要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更要推动乡村振兴,金融制度安排也必须适应农村的变化。

  (二)社会主义金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金融,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书认为,我国金融体现出的金融活动主要以政府信用为支撑、中央银行相对不独立、商业银行相对高度集中等特点,把财政金融平衡理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领域的特征之一是成立的。

  (三)在发展中要遵循经济社会的客观规律,从中国金融的实际出发。现阶段就是要回归本源,金融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优化结构,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作者强调,基于经济社会的重大变化,我国宏观调控主要关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关注国民实际收入的变化;二是要关注区域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三是要把社会就业始终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四是要密切关注财政信贷收支的综合平衡;五是要关注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的变化。

  (四)普惠金融的真正含义是使社会金融资源的分配享有公平正义。本书指出,近些年一系列改革的初衷,就是要建立和发展普惠金融。相关改革包括:打破金融机构的垄断局面,建立健全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给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定位。本书认为,在市场经济和金融资源分配市场化的条件下,金融资源的分配更多体现为商业行为,但不能脱离政策行为。从这个角度来看,普惠金融制度的建立和安排,既要体现在商业性金融中,又要体现在政策性金融中。

本站 封面新闻记者 且菲 2022年6月21日,《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正式发布。报告预测,全球5G注册用户数将在2022年底前突破10亿里程碑。未来五年,北美地区的5G注册用户数量将领先全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