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das对话《商业周刊中文版》|在深圳看见未来城市的模样

  • 2022-08-30
  • John Dowson

  离自己85岁生日还有5天,在中国电影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导演谢晋在参加母校活动期间溘然长逝本站

Aedas对话《商业周刊中文版》|在深圳看见未来城市的模样本站

  近期,Aedas全球设计董事纪达夫(Keith Griffiths)接受了知名期刊《商业周刊/中文版》的专访,基于对中国城市的深入洞察,以深圳为例分享了他对城市更新的深刻见解。

  十年前,深圳福田区上沙村还是个街道狭窄、楼群拥挤、人口密度极高的城中村,如今已可以窥见它2023年改造竣工完成后的未来新城市模样。

  这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落映照着深圳的部分历史和社会文化。在城市中人与人关系越发疏离的当下,这里仍保留着极为亲密的邻里关系以及传统的乡土文化。曾经村民每年都会在祠堂旁的上沙文化广场举行盆菜宴,数百人同席,围坐而食。而文化广场也承载着几代人珍贵的童年回忆。

  但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演变,城中村的弊端日渐显露,城市内上千个城中村承载了深圳过半的居住人口,狭窄的街道、拥挤的自改房,让一线天成为了城中村中最常见的景象。安全隐患、拥挤的交通、糟糕的基础设施、过密的尺度都在催促城中村改造尽快提上日程。

  “改造应是基于城市片区的独特性之上的,我们要以相互连接、彼此注入的多元城市化,去寻求业主与当地村民、住户间的共赢,而不是抛弃任何一方的单一化改造。”承接该改造项目的国际建筑事务所Aedas全球设计董事纪达夫(Keith Griffiths)认为,城市更新,不是一味向经济利益看齐或简单城市化的改造,而是基于当地特色和空间意义的一次改良,在地与现代文化间的一次交融沟通。

  这个被命名为“中洲湾C FutureCity”的改造项目是迄今为止深圳市中心最大的城市改造与更新项目,设计基于周边地理环境差异,对一期二期地块进行了不同定位划分,一期以改变上沙印象,通过打造高效便捷的商务综合体,塑造新上沙的门户形象,吸引更多人来此居住工作;二期以改善上沙生活为主旨,在保留原有乡土文化的基础上,以功能共生、绿色自然的综合体引领全新的潮流生活理念,打造一个充满活力与富有创意的目的地。

  作为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沙村位于深圳福田区,南接香港,距离福田城际高铁站也只有不到十分钟车程;作为深圳CBD的后花园,它距离深圳金融街福田CBD、不到2.5公里,周边公交地铁一应俱全;自然风光优美,景观资源丰厚,北面可以远眺高尔夫球场,南部与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隔街相望,地块周边还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这些区块优势也意味着,城市更新的背后不仅仅是为当地居民改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更是一次对上沙村的重新定位,以集商务办公、公寓名邸、购物娱乐、文化展览于一体的综合体,吸引企业与人流,为上沙村谋得更好的经济等方面发展机会。

  而在紧临福田的另一个口岸所在地罗湖区,也顺应大湾区旧城改造的势头,乘胜追击,开启了改造计划。

  罗湖作为深圳最悠久的城区,凭借与香港极近的地理优势,在改革开放初期发展迅猛,无数“深圳速度”在此上演。但随着金融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崛起,罗湖却没有更多的土地适应时代变革,老旧的房屋、拥挤的棚户区占据着城市。在大湾区一体化推进的背景下,罗湖亟需一场城市更新,助力片区飞跃发展。

  如何整合现有资源,以根植城市文脉的城市更新,盘活老旧街区,实现城市全面升级,打造国际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和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典范区,成为建筑师设计的重要命题。

  “深圳罗湖船步片区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我们希望通过重建,为他们打造现代便捷且温馨宜居的家园,让房子不只是居住场所,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也兼顾周边区域,以绿色复合的立体枢纽城居,给城市带来不一样的色彩与感受。”负责该项目的Aedas执行董事胡庆峰如是说。

  但地块形状不规则,周边城市功能及绿地系统呈碎片化布局,肌理复杂,而且现存的高架和轨道交通加剧了地块与周边的割裂,以及北侧及东侧的现存建筑和南侧的雨水排涝暗渠等,都为设计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面对复杂的要求与地形条件,团队提出了“水岸绿洲,深港明灯”的概念。设计充分营造绿色共享空间,巧妙地通过都市高线融入周边复杂的肌理,呼应城市绿轴。并以复合立体的空间连接南北,缝合新老城区,打造罗湖的枢纽生态城居新标杆。

  “城市不会停下发展的脚步,但人需要驻足休憩。我们希望通过这座枢纽城居,为市民提供舒适的生活方式,在延续城市历史中,以复合立体的绿色空间进行新旧片区的对话,营造建筑与人、与城市互动。”Aedas全球设计董事纪达夫针对“城市发展的未来”与《商业周刊/中文版》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我们发现,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城市在承载大规模商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同时,还要应对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进一步高度密集化和不断提高的城市效能需求,当这种需求无法满足时,人们的生活水准就会下降。如果能将人们更好地连接起来,那么就能打造出更好的宜居环境,城市会因此变得更加具有可持续性。另一个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智慧城市,也就是将基础设施以及服务设施紧密连接起来。深圳中洲湾 C FutureCity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作为一座较新的城市,其设计和建设有很大的空间去展现连接性。上海、北京等老牌大城市市中心的连通性,则是需要我们思考与推动的问题。

  建筑师也是城市规划师,要考虑到城市的过去和未来、潜在的问题与发展的可能,为深圳提供一个未来城市范本。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要通过新建筑来体现中洲湾的乡土文化,还要展示未来生活的空间和装置。中洲湾是一座未来城市,这个未来不是三年五年,而是更长远的时间维度。我们需要从居民、片区和城市三个维度综合考量,用建筑作为媒介,以前瞻性的眼光,为它争取到更好的发展,提前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不是只图一时之美。

  中国城市的密度远大于西方城市,因此城市中的建筑高度更高、设施建设会相对集中。在西方城市,我们通常只需要关注一层公共空间;而对于中国城市,公共空间是一个三维矩阵,我们需要将其与高层建筑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此外,中国已经将城市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新的城市群。

  在这些城市群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层级划分:空中交通连接主要城市,高速铁路连接所有城市;城际铁路系统连接每个城镇、城市中的不同区域则通过地铁连接。在道路、地铁、城际列车甚至高铁等各种交通方式汇集的枢纽区域往往会形成高密度的城市生活聚落。由于交通便捷,这些区域的土地价值极高。因而围绕这些基础设施节点分布,会产生将居住、办公、零售和文化功能融合一体的需求,最终便形成了高密度的混合商业模式。这种模式是中国所独有的,西方和东南亚均无法复制,因为它们的城市已经按照传统城市模型建造完成。

  - 针对不同城市或地域,如何平衡当地传统文化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冲突,作出最符合当地的城市更新方案?

  旧的文化不代表旧的建筑,新建筑也能表达旧的文化。在越来越密集化的城市中,应该建立高度连接的城市枢纽来打造新的生活空间,同时还应尽可能保留当地文化,这是一种业主与当地居民的共赢。只有对当地社会与文化有深刻了解,才能创作出杰出的设计。我出生于圣大卫市,那是英国威尔士的一座教堂城市,前身是早期传教士将教传入不列颠群岛的关键节点,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儿时所描绘的古代遗迹及风景草图,启发了我后来在创作中的许多建筑设计灵感。圣大卫市的大教堂矗立在荒野中,赋予人们空间感和力量感。就是在这里,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建筑的力量。同时,大教堂也带给我富有活力的社区的感觉。

  然而随着新项目的开发,我发现家乡正渐渐失去自己的传统和语言,不合适的旅游项目又使度假行业走向没落。为此,数年前,Aedas Interiors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修复并改造了圣大卫数座颇具历史意义的建筑结构,并陈列当地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在内,将它们打造成为系列奢华艺术酒店,通过发展旅游去激活当地经济。

  城市更新对于每个设计师来说都是最能带来满足感的工作,因为它是在直接地解决社区中的问题。我认为只有极少数的建筑师充分了解了如何以安全、迅速且人性化的方式来移动人群,同时了解人们渴望的生活方式,以化解长久以来基础设施规划与人性空间的矛盾。在设计城市项目或城市基础设施时,我们首先要明确谁将要使用这些空间,以及如何能让这些空间更有趣并吸引人停留,成为可以享受的生活和工作空间。在中国的城市改造项目中,居民会继续在更新后的城市中居住和生活。因此,我们能够直接与居民对话,展示我们设计的美好愿景,了解居民的意愿、向往和对设计的反馈。没有比这更好的设计方法了。

本站 近日有外媒曝光了一组大众新款Tiguan(途观)R-Line eHybrid车型的官方图片,新车动力上搭载一台1.4T涡轮增压发动机和强大的电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80kW,同时零至百公里的加速仅为7.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