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隐忍多疑一生,为何要在快入土的时候冒险一搏,发动政变?

  • 2021-09-06
  • John Dowson

三国时期,刚烈英勇的猛将不在少数!例如:黄忠、魏延、姜维、太史慈、廖化等。以上这些人他们个个英勇,刚烈,果敢。不但足于自己的主公,而且也为大事献出生命。上述这些人,除了魏延名声不好听之外,其小泽玛莉亚吧

司马懿隐忍多疑一生,为何要在快入土的时候冒险一搏,发动政变?小泽玛莉亚吧

三国时期,司马懿是一个不能绕开的人物。司马懿历经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是曹魏名副其实的几朝元老。

按理来说,司马懿在辅政曹芳之前的表现一直都中规中矩,甚至称得上是懦弱。为何在自己垂垂老朽,快要去世之前发动政变,剥夺曹魏家的权力呢?

要知道,在古代,发动政变等同于谋反,谋反可是诛九族的大罪。司马懿一开始不肯出仕,就是想要安安稳稳的生活在乱世中。

是什么原因,让兢兢业业了一辈子的司马懿在临了的时候铤而走险,发动高平陵之变呢?

一、曹魏掌权者的不信任,令司马懿内心生寒

正如上面所言,司马懿一开始并不想出仕。为了不出仕,他甚至还谎称自己有风痹症。无奈之下的曹操,只好强制征求司马懿出仕,司马懿才进入曹操帐下做了文学掾。

不过,征召司马懿入仕的曹操,却并没有对司马懿重用。他要的只是司马家族作为名门望族的声望。

不仅如此,曹操还一再的告诫曹丕,司马懿此人可用其计谋,但不可重用,因为此人乃是狼顾之相,不是那种甘居人下的人。

随后,便是曹丕即位,是为魏文帝。魏文帝时期,司马懿的才能得到了重视,地位也得到了提高。如果仅仅是从曹丕对司马懿的提拔来看,可以看出曹丕对司马懿极其信任。

其实不然,曹丕英年早逝以后,其子曹叡即位。曹丕临终前,为曹叡留下了四位辅政大臣,分别是司马懿,陈群,曹真和曹休。

两位宗室,两位外臣,意思很明显了,曹丕并不是特别信任司马懿。无独有偶,曹叡英年早逝以后,给幼子曹芳留下的两位辅政大臣,也是外臣和宗室的组合。

因此,对于司马懿,曹家之人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他的提防。什么事都没做,司马懿就被人提防成这样,你说他心里没想法,那才是不可能的。

二、司马懿确实有谋逆之心,曹爽只是一个契机

曹叡去世以后,曹芳即位,以司马懿和曹爽为辅政大臣。随后,曹爽凭借着自己的宗室身份,对司马懿大加打压。最后司马懿忍无可忍,这才发动了高平陵之变,篡夺了曹魏家的政权。

当然,这只是表面的。

司马懿作为四朝老臣,当时朝堂上的很多重臣都是他提拔的,比如邓艾、王基、州泰等人。而在对外战争中,司马懿亦是硕果累累。

反观曹爽,宗室身份,没了。就是这么的简单朴素。

凭借着司马懿这么多年积攒起来的人脉,为何会在和曹爽的对阵中屡次失利?因为司马懿是故意的。

可能有人不是特别理解。我这里举一个春秋时期的例子。

郑庄公,春秋小霸。在其在位期间,郑国极其强大,但是当时的郑国看似强大,却有着极其严重的内忧,那就是他的弟弟企图造反。

更令人寻味的是,郑庄公弟弟共叔段的造反,是由郑庄公一手策划的。郑庄公不仅将一块很大的封地赐给自己的弟弟。不仅如此,郑庄公对共叔段的僭越行毫不介意,这滋长了共叔段的野心,最后迫使其造反。

而这一切都在郑庄公的掌控之中,共叔段的造反也以失败告终,郑庄公也解决了这个心腹大患。

司马懿这里的情况,和郑庄公极其相似。

司马懿固然权势滔天,学生满地,但是他亦没胆子公然诛杀曹爽,篡夺曹魏政权,除非,有一个借口。

于是,在司马懿的纵容下,曹爽愈发的无法无天,引起了朝堂内外,包括众臣,包括太后的一致不满。

此时的司马懿才知道,时机到了,随即发动了高平陵之变。

事实也的确如此,高平陵之变之所以能够成功,离不开众臣的支持,离不开郭太后的支持。

另一个能够佐证司马懿早有谋反之心的证据就是司马懿豢养的三千死士,这足以说明司马懿是早有预谋的。毕竟,死士的培养周期并不短。

结束语

纵观司马懿的一生,他从未取得过曹魏家族的信任,而司马懿最后的行为也证实了这一点,只能说,这就是司马懿。

车视宝 http://www.webgnss.com/jiajuzhuangxiu/jiajuzixun/33412.html

小泽玛莉亚吧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假如当初项羽没有在乌江自刎,而是养精蓄锐,多年以后卷土重来,事情会怎样发展;如果当初吴三桂没有“冲冠一怒为佳人”放清军入关,历史会不会改写,等等。历史总是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