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病逝后,诸葛亮本应无所顾虑,为何蜀汉却一蹶不振呢

  • 2021-04-29
  • John Dowson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天下三分,三国的雄主们都无不希望能够招贤纳士,为自己招揽更多的人才,这其中,又以曹操最喜爱招揽各种人才。曹操可以说是为了招揽各种人才,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做出“绑架”徐庶母梁培

刘备病逝后,诸葛亮本应无所顾虑,为何蜀汉却一蹶不振呢梁培

自赤壁之战后,乱世格局已呈现出三足鼎立之势。魏、蜀、吴相互牵制,最终还是被司马家族夺得天下。不少人都非常可惜:蜀汉为何未能延续两汉之完整?其中刘备、诸葛亮、关羽、赵云,等人物更是流传至今。反倒是得了汉献帝刘协正统的魏国,则成为人人唾弃的对象。不过笔者却有一个疑问,223年刘备因病去世之后,蜀汉在诸葛亮的带领下持续崩塌。按理说刘备离开人世,蜀汉大权交由孔明先生代为掌管,此时卧龙应该更能放开手脚,图谋大业。为何蜀国却一蹶不振?

从刘备病逝之后,诸葛亮先后5次向曹魏发动北伐。可是这5次北伐,均未获得太多的实际效果,蜀汉本就不是太雄厚的家底被折腾个底掉。从这5次北伐来看诸葛亮,不仅没能守住刘备留下家产,似乎孔明先生还加速了蜀汉的灭亡。首次北伐诸葛亮挥泪斩学生马谡,公元228年蜀汉大军,皆未能获得太好战国。公元231年,诸葛亮将司马懿成功击退,但是蜀汉始终偏安一隅,窝在偏远的西南地区,很难对占据汉中曹魏有任何实质进攻。

最后一次北伐,则是因为将军李严督粮不力,贻误战机。此后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弟子姜维斗不过蜀汉内部派系,公元263年,后主刘禅见大势已去,决定投降于曹魏,至此蜀汉正式灭亡。诸葛亮于刘备死后,看上去手握大权也没了后顾之忧。但是蜀汉却持续萎靡下去,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刘备死后,蜀汉一蹶不振的现象。首先一点,就是蜀汉内部派系的相互斗争,导致诸葛亮在北伐时,有些将领是“听调不听宣”。

可能历史小说和影视作品中,将蜀汉内部显得如何团结。但是历史里,蜀汉内部有三个大的派系。刘备尚在人世之时,诸葛亮还能借着先主的旗号,鼓动大军对曹魏实施进攻。但是刘备去世之后,蜀汉内部派系相互碾压。其中宦官外戚是一派,荆州本地又是一派,刘备的老兄弟和诸葛亮又自成一派。这三个派系相互斗争,导致蜀汉内部无法形成统一的调令。

诸葛亮是出色的军事家,也是治理内政的行家,但并非多么出色的政治家。诸葛亮只能从大局考虑,尽可能调集手中资源。且诸葛亮也要考虑到,他发动大军北伐时,蜀汉内部会不会有忧患出现?因此诸葛亮每次北伐,总是会被内部一些问题给拖累。笔者觉得,如果蜀汉真的是铁板一块,而且能听从诸葛亮全权调派,不一定会败亡的这么惨。

其次便是接替刘备后主刘禅的不明事理。虽然刘备临死前留下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但是诸葛亮毕竟是忠心耿耿的老臣,他不会对后主宝座有任何非分之想。然而刘禅明面上对诸葛亮无比尊敬,凡事也都听从这位老丞相的意见。可是那又怎样?刘禅心底里始终不放心诸葛亮,而是相信其他派系。比如诸葛亮一死,姜维继续主张北伐,便遭到了刘禅严词拒绝。可能有不少朋友觉得:刘禅是因为受到宦官以及其他大臣的怂恿,才不让姜维继续率兵攻打曹魏。可蜀汉毕竟是刘家人说的算,刘禅如果心中没有这个念头,其他人再说什么也是枉然。

刘禅的不作为或者是和诸葛亮唱反调。都会导致孔明率军北伐时,遭遇到很多看不见的阻力。大家别以为刘禅胸无点墨。其才能政治敏锐性,皆不如同时期其他君主、但刘禅善于搅和,只要刘禅给诸葛亮稍微使点绊子,那么丞相的北伐便不会太顺利。且蜀汉经过这数次北伐之后导致平民怨声载道。刘禅也在自我怀疑,诸葛亮所发动的北伐,是否能给蜀汉带来正确的方向?此时刘禅在别有用心之人之下的挑唆,更让诸葛亮进退两难。

因此在刘备死后蜀汉内部混乱,诸葛亮只是丞相,能调动全国所有的兵马,可是内部的政治斗争,也是需要诸葛亮小心提防。同时后主刘禅不作为,且与诸葛亮多次使阴招,这也致诸葛亮在北伐时,不能将全国的力量集中于一点。刘备死后,诸葛亮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政治斗争上,以及蜀汉内部出现的混乱,导致卧龙实在难以维持。蜀汉本就偏安一隅,灭亡也只是迟早的事情吧。

梁培 在汉末三国时期,蜀汉虽然国力弱小,却频繁北伐曹魏,离不开精锐部队的支持。提到蜀汉的精锐部队,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诸葛亮一手组建的“无当飞军”。根据《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史料的记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