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课堂上,为何从不说毛遂自荐的后续?

  • 2021-04-26
  • John Dowson

北京12月21日讯 (记者 曾诗阳)12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立法规划室主任岳仲明在例行记者会上介绍,即将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将继续审议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金发科技股吧

老师在课堂上,为何从不说毛遂自荐的后续?金发科技股吧

历史是永远不可能连贯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因为即便是史官也是精挑细选着记载了一些大人物和大事情,所以我们会发现很多没有前后的人,和很多零零散散的小故事,比如说邯郸学步里的少年、比如说刻舟求剑里的楚人,还比如说毛遂自荐里的毛遂。

毛遂就是在历史的边边角角里呆着的人,闪现于《史记·平原君列传》《清漾毛氏族谱》《鸡泽县志》,甚至清代小说《东周列国志》都成了他存在的证明,没错,就是这么的辛酸可怜,而要说他的生平则更是三两句,想要凑个字数都不行。

这位小透明出生于公元前285年,当时是烽火连城、喊打喊杀的战国时期,但至于他是战国哪国哪个地区的人,有的说是薛国,有的说是荥阳郡阳武,搞得山东省和河南省又开始费尽心机抢文化名人了,最后以《韶山毛氏族谱》确定是河南人,结果墓地又在山东省。

不过光是一个“毛遂自荐”的故事,就让他闪光到了现在,虽然现在这个故事已经被补充得足够作为一篇小学生课文了,但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里其实只用一句话就能概括:“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总的来说就是公元前259年秦国派兵包围了赵国邯郸,从邯郸学步就能知道,邯郸是一个大城市,是赵国屹立了158年之久的都城,都城被围了,形式一触即发,赵王让赵国公子赵胜去楚国求援,赵胜就打算招20个文武全才的门客一起去,毕竟求援也是件需要考验智力和体力的辛苦事。

于是赵胜一番千挑万选,可最后那第20个人怎么也选不出来,正愁得满头大汗,做了3年小跟班还没出息的毛遂忍不住了,向赵胜推荐自己,赵胜说出“脱颖而出”,又让后人多背了一个成语,接着带着毛遂一行人浩浩荡荡去了楚国。

以上其实已经是整个毛遂自荐的内核了,那么毛遂自荐成功之后的结局怎么样?大家细想起来却觉得没有什么印象,似乎是语文老师没有怎么提及,人人也说语文老师没有提到,但其实语文老师说了——毛遂自荐成功之后,大家到达了楚国,楚王却只接到了赵胜,结果说了老半天还没有结果。

毛遂好恼火,觉得楚王优柔寡断,当即大步跨上台阶来了一顿输出:“出兵不过就是好处和坏处两件事,这么简单明白,为什么议而不决?”楚王也恼火,问他是谁,并且让他退下,结果毛遂牛犊不怕虎,连刀都掏出来威胁楚王了,楚王只能妥协。

后来毛遂就给他分析了一番利弊,楚王连连点头,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答应马上出兵,因为有楚国还有魏国的救援,秦国的军队只能撤退再议,赵国完美度过了一次危机,而赵胜因此刮目相待毛遂,毛遂成为了座上宾。

没错,以上就是毛遂自荐的全部内容,答案实在是太浅显太明白,根本没有什么别的后续,个人搜索资料的时候,总发现有人说毛遂自荐之后自刎,但事实上“毛遂自刎”的事件,没有一丝一毫的史料记载,那么它来源于哪里?

其实是前南周专栏评论员鄢烈山的网文《毛遂之死》,因为是仿照《史记》的写法来写的,看起来有那么几分文言文的问题,如:“公元前256年,燕国趁赵国大战方停喘气不赢之机,派遣大将栗腹攻打赵国,派谁挂帅出征以敌强敌?赵王便想起了敢于自荐的毛遂,欲提拔毛遂为帅,统兵御燕。”

然后给毛遂的结局是:“尽管毛遂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但也无法抗敌,落得个一败涂地。”结果这个谣言愈演愈烈,尽管作者出来辟谣也没用,几乎快要变成了史实,个人找这个素材的时候,差点怀疑人生,幸好最终得到了答案,没有写出误导大家的文章。

如果硬要给毛遂自荐加一个后续,那就用《清漾毛氏族谱》中的“入于荥阳,后以为望族”好了,但前面说过历史是不连贯的,不会把每一个人都展现在我们眼前,就像人本身看起来是一个整体,其实是无数个细胞的结合体,但我们只看见了表皮,里面的成分一无所知,而毛遂本身肯定有结局,不过在历史上他就是个小透明,是芥子,是尘埃。

金发科技股吧 每座城市都是一个昼夜运作从不停歇的“生命体”。光鲜炫目的人间烟火背后,离不开高效运转的“代谢系统”——环卫设施。但这些维持城市运行的“功臣”,却时常因为扰民、污染等负面影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