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指数都几乎落在前期高点附近。从逻辑,政策,资金层面,市场是有可能慢慢突破前期高点,因此指数的缓慢攀升的趋势性依然保持。
但是市场今年的波动率属于历史最低的前两位,也是注册制之后,指数的底层逻辑改变了。单纯看指数,我们会觉得行情是还可以的,但是到中观结构上看,就是非常分化的状态。
因此机构最近几年的共识的方法就是行业景气度的抱团策略,一旦没有主线阶段,要么就是无序震荡,要么就是题材躁动,而非抱团主线,往往是漫漫调整长夜。
过去几十年,同涨共跌的状态几乎很少出现,因此单纯用躺赢,或者持有低估值的策略,都是投资策略进化不够造成的。
A股市场中,交易性风格的投资者比较多,因此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认知交易的状态,比如趋势,成交量,形态,市场的流动性,事件,政策。很多因素都是和交易相关的。
我个人对交易的理解是,有一定规律,但是随机性太强,尤其不具备累加势能。(学交易就如同买科技股,创新就是最大的壁垒,不断地改变,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对市场的领先)
做好交易的人,注定是少数人的成功路径。这也就是投资者一直跟着交易大牛学很多技术,最后发现,大牛还是大牛,自己还是韭菜,不仅被割韭菜,还交了很多智商税。当然这里面会有很少数人成为真正的交易高手。
交易的方法,会持续迭代,持续创新,只有少数塔尖上的人不断进化,大部分人用的都是过时的交易策略。
个人观点,学习交易技术是非常好的辅助工具,可以用来提升投资的效率,提升胜率,但是不可作为投资的锚定,否则会成为无源之根,随着市场起伏波动。
如果我们的投资锚定放在价值上,那么在认知市场很多纬度的信息,就特别清晰,而且可以不断提升,累加学习,越来越深刻理解市场的规律。
比如从国家经济增长的价值,这里面就是依托于,康波周期,到朱格拉周期,信用周期的结合。美林时钟的升级版很好的解释了,我们在宏观环境下处在什么位置。
同时逆周期调控,我们在美国没有开启加息周期之前,提前做降准,也是在呵护市场,这在全球范围只有我们能够做到,因此股市的稳定性提升。
未来全球经济的新动能很明确,双碳时代,产业互联网,甚至是更远一点的元宇宙。再加上长青行业,消费,医药,等等。因此全球经济未来的动能,依然是中国,美国,最优,投资也就是在这两个国家最有机会。
高端白酒行业渗透率,从10%提升到30%这是大概率事件。喝高端白酒,不是因为简单喝饮品的需求,不是和奶茶,也不是和饮料。
高端白酒,是一种场景消费,而不是快消品消费。社交场景,高端社交场景,以政府为依托的社交场景消费,需求侧都在指向高端白酒消费的需求。
未来中国从老基建走向新基建,这里面很多政府相关的项目,从特高压,储能,充电桩,到综合能源管理,氢能源的基础设施,锂电的回收,太多的新型基建需求,现在才只是刚刚开始,就如同过去几十年建立的传统能源传输基建,都要在未来十年彻底升级到新能源的基建工程,这也是为什么最近新基建这么强势。而新基建行业的趋势,和社交场景消费是正相关的。再加上消费升级的需求。
社交场景消费的核心需求是,社交中心人物的喜好,换句话说就是饭局的关键人物的喝酒需求,而他们往往是越会社交越有权力,当他们成为饭局关键人物的时候,需求依然喝高端白酒。我本身是滴酒不沾,但是在关键的社交场合下,尤其是政府关系,企业家的社交饭局,金融行业的社交饭局,喝高端白酒就是场景消费的必备需求。
因此投资者不要在自下而上的去看年轻人喝不喝白酒了,年轻人在20多岁的需求是非常多元化的,但是当这群人到了30多岁往后,需求会越来越聚焦,而且回归到社会传统消费需求中。(所谓的年轻人的消费品牌,还远远达不到真正的消费品牌,往往是没有忠诚度,每个时代都在变化的状态。)
高端白酒包括次高端白酒的整个行业,平均净利率在30%左右,这个行业的基本数据已经很明确的反应了行业渗透率还没有见顶,行业集中度还在提升的过程。
不要简单类比2008,2014年,那时候的政策调控是逆周期,城市化率还远远没有见顶。而这次国家的调控政策,是做了充分准备的,地方政策的土地财政改革,银行去杠杆,和房地产行业隔离,已经做了三年,才敢真正的调控房地产。
因此从中观行业看,机构资金没有理由去重点配置房地产,最多在严重低估,或者政策边际改善的时候做一波交易性机会。
地产的龙头会不会拥有行业集中度的机会?我个人的观点是,当房地产行业不在是国家经济核心动能,和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解绑之后,房地产的金融交易属性会极大的弱化(也就是房住不炒。)
而房子会回归到传统的租售比做资产重估,比如北京一套五环100平的房子,均价在 600万,一年房租是6万左右,那么租金回报率是1%,对应房产估值100倍市盈率,以前叠加金融属性,持有增值的逻辑存在,估值会快速被消化。现在这个逻辑不存在了。尤其是地方城市。
那么房地产行业的集中度一定会提升,但是估值会永久性下降。两者对冲之后,万科这样的龙头企业总市值依然没有太高的赔率,可能长期震荡,只能是极低估买入,回归估值卖出,反复做波段交易,不具备系统性机会。
而涨价优于放量,因为企业在整个产业链具备定价权。一定要找到每一条产业链中,最有定价能力的公司。
比如,白酒产业链,从上游原材料,到酒厂,到渠道分销商,这是一个很短的产业链,其中具有定价权的是品牌酒厂。
分析企业价值,一定从分析基因开始,也就是企业的商业模式,到竞争格局,竞争壁垒,到企业的成长逻辑。
市场中,能够在行业渗透率提升的过程中,放量的企业很多。但是能够在历史长河中长期具有提价能力的公司少之又少,而这样的公司就是真正的伟大的公司。
而从单产品美誉度,到空间放量之后的美誉度,到具备交互属性的美誉度,再到经历历史长河的美誉度,这是层层递进的过程。
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中,如果时间这个要素可以成为这家企业的核心壁垒,那么这家公司的护城河将是非常难以逾越的。
再比如全球检测行业的巨头,SGS,时间越久,公信力越强(技术,规模,都是支撑要素,而公信力才是核心竞争力,而公信力背后的核心要素是时间纬度上的美誉度)
医院的服务体系,一旦稳定,很难颠覆,只能微创新的迭代,学校也是如此,教育大纲的稳定持续性很重要。
找到时间这个要素上最伟大的企业,也就是时间越长,企业价值越大的公司,不被世界轻易改变的公司。
我个人的观点是,看一个人的观点,不如去理解他的逻辑。有很多大V是非常感性的去笃定房地产的投资方向,太多的自下而上的妄念,而非真正去理解市场的宏观数据。
在没有把这些数据搞清楚之前,所得出的判断,都是感性拍脑袋的状态。而投资者盲从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种思维,一种,感性的思维,毫无胜算可言。
比如,新能源行业再2020年之前是政策驱动,2021年开始是市场需求驱动。这就是最有价值的驱动因素。
这也是我个人,从认知价值的角度,非常偏好百年品牌,茅五泸,片仔癀,未来的迈瑞(走向高端器械),华测检测(对标sgs),通策医疗(在民营牙科服务行业,拥有比较好的美誉度)
宏观政策结构性宽信用的方向,已经指明。(宽信用就是加杠杆的方向,未来经济是结构性加杠杆,结构性去杠杆。比如消费互联网,房地产是去杠杆,而新能源就是加杠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