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2021!券商十大新闻来了

  • 2022-10-21
  • John Dowson

  2021年,券商转型渐入佳境: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即将结束,大集合公募化进入“尾声”,保证金产品改造提速;与此同时,各大券商发力基金投顾业务,行业迎来“百花齐放”;此外,“券结模式”更是“突然”火了。

  更重要的是,四季度刚迎来北交所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年末又有好消息:主板注册制也即将落地,注册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可以预计,券商投行将迎来了“黄金时代”,也将推动券业江湖重新排序。

  截至今年上半年,国联证券基金投顾从业人员达640人,基金投顾业务签约总人数97338人,授权账户资产规模人民币71.08亿元。据中金财富介绍,截至9月16日,“A+基金投顾”上线万名,累计配置金额超过43亿元。国泰君安的基金投顾业务发展较为稳健,在行业中,基金投顾策略线较为靠前,接下来还要进一步补全策略线,做强业绩,同时不断提升投研能力;华泰证券“省心投”权益类策略客户留存率在80%以上,客户平均复投金额是初始参与金额的2.3倍……

  与此同时,第二批具有试点资格的券商也在陆续落地基金投顾业务,如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东方证券等都已经正式对外展业。据了解,中信证券基金投顾上线亿,展现了头部券商的强劲实力,而随着这些券商的加入,基金投顾业务进入“百花齐放”的时代,“江湖”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目前,多家券商已经在筹备招搭建相关业务团队。招聘网站显示,券商在基金投顾业务上主要需要投顾、研究员、业务推动、产品研究交易等相关业务人才,在薪酬上,有券商也十分“给力”,开出了百万年薪的高价。

  此外,近期,监管层向多家基金投顾机构下发《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服务业绩及客户资产展示指引(征求意见稿)》,以规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服务业绩及客户资产展示。这对于规范基金投顾市场,优化市场竞争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章子林)

  资管新规过渡期还剩下10余天,券商大集合改造也由此进入尾声。据记者了解,目前多数券商资管的大集合产品改造完成度已经超过9成,不少券商预计年底前能完成预期目标。

  自2019年券商资管开启公募化改造以来,资管大集合产品进行公募化转型的进程不断提速。根据证券业协会公开的信息,截至12月5日,已有32家券商的118只资管大集合产品完成了公募化转型。

  中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相关负责人称,截至2021年11月30日,公司共完成16只大集合产品的公募化改造,合计存续规模超500亿元。后续公司将继续推进三只货币类大集合产品的改造工作,目前三只产品的改造方案均已上报监管机构,后续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参公改造。

  中金公司资产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中金公司八只大集合产品中的六只已完成改造并参照公募运作,预计年底前完成改造。

  华泰资管目前公募化改造工作也基本接近尾声。此外,财通资管目前相关业务整改推进顺利,大部分产品已完成规范化改造。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涉及到估值方法等内容,较为复杂,目前各家券商基本就只剩货币类产品需要改造,而随着华泰资管和国君资管首批保证金产品改造的落地,其余券商该类产品的改造也顺利提速。

  万联证券只有一只大集合产品准备公募化改造,该产品主要为对接保证金余额理财的现金管理产品,目前该大集合产品已报送证监会,正等待证监会审核批复。华东一家券商资管的相关人士表示,保证金产品是公司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中进度最慢的产品类型,目前公司已经提交该类产品的改造申请,但是还未完成改造,“应该也快了”。

  “第一批改造好了之后,相信接下来速度会很快了”,沪上一家券商资管相关人士表示,公司也已经提交该类产品的改造申请,目前也是在等待批复中。(章子林)

  近年来,部分券商研究所开启全面转型以重塑商业模式。行业变革之际,为抢占先机,各家券商也在大肆“挖”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至少有10家券商的研究所负责人出现变更。

  今年年初,德邦证券将原红塔证券研究所的一套原班人马招致麾下;7月,方正证券研究所所长杨仁文离职,并在12月“官宣”加盟国海证券担任研究所所长……

  此外,明星分析师的“转会”也更为频繁些。今年以来,任泽平、姜超、张岸元、花长春等一众明星分析师均离开“老东家”。此前曾一度面临人才流失危机的民生证券研究院最近也引进了多位重磅成员。如原开源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牟一凌日前已正式入职民生证券,担任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师。此外,11月30日晚间,原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在微信公众号上“官宣”,宣布正式加盟国金证券,担任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执行所长、总量研究中心总经理。

  尽管对于分析师行业来说,人才流动较其他行业要快也并不稀奇,但今年变动之多,确实并不多见。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研究业务通常以外部排名或佣金派点为依据进行单一考核,因此,绝大部分券商研究人员的主要工作是撰写研究报告,在线下进行针对性的路演、调研和活动,优秀的分析师工作节奏紧张,难以系统性满足内部各机构业务条线的需求,长此以往,并不利于留住研究人才。

  沪上一家小型券商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相对于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券商研究业务体系的搭建,让研究为研究说话,成为当前券商研究业务最重要的课题,也更有利于留住人才。(章子林)

  相较于券商其他业务,今年券商资管面临的监管肉眼可见的较往年严格,不仅处罚频率在增加,处罚力度也在加强。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经至少有10家券商的资管业务受到处罚,其中也不乏中金公司、中信证券、招商资管等头部券商的资管业务。

  收到“最严”罚单的当属浙商资管。12月7日晚间,浙商证券发布公告称,子公司浙商资管及相关责任人员收到浙江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事先告知书,浙商资管被暂停私募资产管理产品备案6个月,相关责任人员也被采取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2 年的监管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从监管披露的信息来看,券商资管业务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如估值方法使用不当、合规风控存薄弱环节等,此外,产品运作不规范,投资决策不审慎,投资对象尽职调查等方面也有问题出现。

  有业内人士指出,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确实存在着一些风险点,当下要把加强内控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优化内控机制,在业务流程规范、风险防控等方面提高业务标准,并强化内控部门对业务部门的制衡,坚守合规审慎经营底线。(章子林)

  从2017年底发起首批试点,再到2019年初试点工作转入常规,公募基金采用证券公司交易模式业务已有4年。今年以来,以券商交易结算的基金(以下简称券结基金)爆款频出,公募基金与券商合作定制的意愿也水涨船高。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17日,年内成立1844只基金中,有134只基金采用券商结算,合计发行份额达到1832.72亿份。

  而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别有14只、45只和56只基金选择券商结算模式,而2021年年初以来成立的券结新基金就已经超过了去年三年的总和。

  不过总体来看,券结基金的发行规模都不太大。发行募资额超50亿的券结模式基金合计有8只,超30亿规模的仅17只,绝大多数的券结基金规模都在20亿元以下。这与以银行为主要发行渠道的公募基金的规模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在业内人士看来,与传统的银行结算模式相比,券商结算模式牺牲了一定的效率,但该模式下公募基金的场内交易由券商对其交易账户资券足额、异常交易等事项进行监控和管理,不存在账户透支风险,可以更好地消除交易结算风险隐患。但券结模式也有一定的制约因素:一方面涉及交易、估值、清算等系统改造升级,投入成本较大、缺乏相关经验;另一方面,与传统商业银行对比,券商在销售能力上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虽然今年券商积极开拓券结业务,越来越多券商加入到基金托管人队伍中来,券结基金的规模也显著提升,但是未来仍然要回归拼产品业绩上来。如若产品业绩无法令人满意,则会为后续券结产品推进及财富管理转型带来负面影响。不仅如此,券商结算模式的成本远高于银行结算模式,业务流程繁琐,费用成本高还需要进行系统改造。如果券结产品业绩不能持续获得投资者认可,导致规模日益缩小,就会出现产品收入不能覆盖业务成本、面临清盘风险等问题。

  自4月12日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可向中证协提交综合账户试点申请材料起,8个月来,不少入围券商和第三方服务商紧锣密鼓地进行系统搭建、申报等筹备工作,终于在12月初,中国证监会正式发文,同意10家证券公司开展账户管理功能优化试点工作。

  这10家券商分别是中信证券、国泰君安、银河证券、中金财富、国信证券、安信证券、招商证券、中信建投、申万宏源、华泰证券。其中,国泰君安在获批试点之后的第二个交易日,就有资金内转首单业务落地。

  从首批试点券商对功能优化的介绍来看,综合账户能够“综合”和“一览”的,是在同一家券商开立的普通经纪、信用、基金投顾、股票期权四类资金账户,而不是不同券商之间的账户一览。

  中金公司非银团队认为,本次账户管理优化支持用户资产全景展示,增加用户资金划转的便利性,利于用户应用端体验的提升及券商内部账户体系的综合管理。

  该团队还表示,账户是以客户为核心的财富管理的基础,账户体系的打通利于用户资产归集和不同类别的资产配置,实现用户资产沉淀以及打造券商内部闭环。因此,本次账户管理功能的优化试点进一步体现了监管对于行业财富管理业务发展的支持和引导,也是券商财富管理从卖方业务向买方业务转型的重要一步。目前共10家综合实力较强的券商优先获得试点资格,预计未来在“分批试点、逐步放开”的思路下,试点资格将进一步开放,加快证券行业财富管理转型进程。

  据了解,中金财富在9月份完成了系统的测试,预计在年底前进行灰度发布测试。其他几家试点券商也大多完成了系统的改造,将择时发布上线时间。(莫琳)

  12月初,证监会官网行政许可办理大厅更新一则进度跟踪信息,花旗集团申请设立证券公司的申请材料已被证监会接收,这意味着花旗集团在华设立证券公司事项进入快速推进阶段。

  自2020年3月13日,证监会明确自2020年4月1日起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后,外资机构提升控股比例乃至谋求全资控股的进程显著加速。

  2021年,全资券商或者全资基金成为外资巨头深度参与中国对外开放的关键词。截至目前,摩根大通、高盛(中国)待相关股权转让事项完成后,成为外资全资证券公司;贝莱德基金、富达基金、路博迈基金为3家外资全资基金管理公司;还有1家外资全资期货公司摩根大通期货,充分彰显了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力度与成效。

  在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加速的同时,内资券商也在积极地“出海”,去香港开展国际化证券业务。

  目前,头部券商基本已完成香港业务的布局,而中型券商“出海”步伐也纷纷提速。今年6月,东方财富子公司东财国际证券正式更名为哈富证券,意在更好提高辨识度,打造业务鲜明品牌,从战略层面进一步发力香港市场;12月1日,长城证券公告称收到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其以自有资金出资5亿港元,在香港地区设立长证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公司未来将立足香港开展国际化证券业务。

  此前,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证券行业共有34家香港子公司,2020年这34家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3.97亿元,同比增长11.06%;实现净利润59.98亿元,同比增长65.12%;子公司整体净利率17.96%,同比提高5.88个百分点。

  虽然大多数券商的香港子公司盈利水平一般,但是丝毫不能阻碍内资券商“出海”的热情。除了不断有新的内资券商加盟之外,今年以来,中原证券、中泰证券、兴业证券等多家券商计划或已完成对香港子公司的增资,各券商香港子公司也在加紧招兵买马。据此前媒体报道,海通国际上半年发布了106个招聘职位,大本营香港就独占了97个。而今年上半年,海通国际营收38.35亿港元,净利润增107%至10.81亿港元,在35家香港子公司中排名第三。(莫琳)

  北京产权交易所官网信息显示,12月14日,新时代证券股权转让项目签约仪式成功举办。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诚通”)收购了新时代证券98.24%的股权。本次收购完成后,新时代证券将正式成为央企子公司。

  官网资料显示,中国诚通由国务院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是国资委首批建设规范董事会试点企业和首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试点企业。2016年2月,中国诚通被确定为中央企业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

  中国诚通目前运营着700多亿市值的上市公司股权,同时是国家管网、中国绿发等多家一级央企的主要股东。通过整合央企金融股权、设立保理公司、持续探索建立中央企业小币种外币串换机制,积极培育具有诚通特色的金融服务能力。截至今年上半年末,中国诚通总资产4324.69亿元、净资产2177.50亿元。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241.57亿元、净利润90.63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95.41亿元、净利润60.30亿元。

  新时代证券股权于今年9月16日正式公布转让,此前,有两家券商明确表露过收购意向,分别是西部证券和东兴证券。历时近三个月后,东兴证券、西部证券等意向方相继退出收购,最终中国诚通完成了这笔交易。(房佩燕)

  截至12月17日收盘,wind数据显示,券商指数年初至今录得超3%的负收益。其中,wind归类49家主营为证券业务的上市券商中,仅9家年内录得正收益,39家收益为负,板块今年整体表现疲软。

  不过,业内分析,券商目前处于底部区域。一方面券商行业政策周期向上,注册制改革深化,另一方面近年来各大券商业务不断转型优化,基本面也在逐步改善,随着政策的催化,明年有望获得估值修复和上行。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启尧认为,未来一个阶段内,市场将进入一波指数级别的上涨。作为与市场行情联动性较强的板块,券商β属性也将充分演绎、释放。开源证券指出,由于全面注册制进程超预期,而券商板块处于行业政策和宏观流动性政策双景气周期,估值仍在低位,盈利景气度持续上行,因此继续看好券商板块跨年行情。

  而从股价来看,券商板块已在12月开始回暖,指数12月以来涨幅近7%。个股涨幅更加明显,比如华林证券,近8天5板,从月初的10.4元每股左右涨到了16.4元,涨幅超过56%。公司最新公告称,不存在相关媒体报道中提到的“收购某互联网巨头的证券板块”事项,也不存在筹划该项收购的行为。兴业证券则从月初的8.5元每股左右涨至最新的9.92元,涨幅近16%。

  此外,在财富管理领域先行的券商,今年以来股价都有比较好的涨幅。如手握两大公募基金的广发证券,年内涨幅超54%,位居板块涨幅首位;东方财富年内涨幅超47%,紧随其后。(房佩燕)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明确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主板注册制落地在即。此前12月4日国际金融论坛第十八届全球年会上,证监会王建军也强调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不断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为全面推行注册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安信证券分析,目前,仅沪深主板尚未实行注册制。伴随注册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市场认可度持续提高,市场各主体逐步适应,意味着全面推进注册制已经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因而本次会议“全面实行注册制”的表态,表明注册制改革有望加速推进,预计2022年主板有望落地注册制。

  平安证券认为,发展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会议首次提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企业融资渠道将更加畅通,资本市场生态的持续改善将提升市场对境内外资金特别是长期机构资金的吸引力。

  具体来看,安信证券预计全面实行注册制后IPO有望实现常态化发行,规模进一步扩大,一方面拉动券商投行业务稳步增长,并带来券商直投、跟投业务机会,另一方面也将带动资本市场资产端的扩容。受益于全面注册制实施和推动,预计投行业务收入明年有望同比增长15%。

  开源证券也预计2022年主板或全面推行注册制,进程略超预期,全面注册制将进一步带来资本市场扩容,利好券商各项业务,头部券商综合竞争力较强,更加受益。(房佩燕)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