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指数第一季度上涨75%沪指下跌88%——国内医疗企业二级市场第一季度表现分析

  • 2023-02-28
  • John Dowson

  刚刚过去的2020年第一季度,可能是资本市场最为跌宕起伏的一个季度。除了数十年来罕见的全球疫情外,二级市场的起伏也让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无论从哪个方面,2020年第一季度都将会载入资本市场史册。

  那么,在二级市场上的国内医疗企业们表现如何,有哪些表现极其优异的企业,医疗二级市场有没有跑赢大盘?动脉网对公开信息进行了整理分析。

  沪指第一季度的走势变化可以明显看到疫情对大盘的影响。沪指在年初的时候基本在3100点左右,1月13日达到最高点3116点。随着1月19日和1月20日武汉新增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的迅速增加,沪指开始了下滑,在1月23日休市前已经下滑到2977点。

  2月3日,国内疫情已经较为严重,沪指也受到了严重影响,2747点相比年初最高点已经下滑了369点,跌幅达到11.8%。此后,伴随着疫情管控措施的逐渐奏效,沪指开始了缓慢回升。3月5日,沪指收于3072,已经基本上接近年初的水平。

  不过,国外的疫情也在这个阶段先后暴发。3月7日,鉴于美国纽约州近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迅速增加,纽约州州长安德鲁·科莫宣布全州进入紧急状态。两天后,3月9日,意大利总理孔特当日晚发表电视讲话,为阻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自10日起全国范围实施“封城”措施。

  沪指随后应声下跌,3月23日,沪指收于2660,甚至比国内疫情最严重时的2747更低。相比3116的最高点,下跌了456点,跌幅14.6%。截至4月10日,沪指略有回升,收于2796.631,相比年初的3066.335仍然下跌了8.8%。

  由于能源市场价格的影响,美股在2月底开始波动。随着疫情开始在美国蔓延,以及OPEC减产协议谈判失败,油价跳水对国际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冲击,美股在3月出现巨幅波动。3月9日、12日、16日和18日,美股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四次熔断。

  国内尽管也受到了影响,但从涨跌幅来看比美股显然更为保值。3月23日,纳斯达克指数跌至6861,相比第一季度最高位9817(2月19日)下跌了2956点,跌幅高达30.1%。见此状况,美联储也在当日紧急出手,宣布支持多项流动性举措,开启无限量“放水”,美股开始震荡中反弹。截至4月9日,纳斯达克收于8153.575,相比年初9039.46下跌9.8%。

  那么,国内医疗板块与国内大盘在大趋势上有什么变化呢?我们选取了代表医疗指数的沪深300医药指数的涨跌幅与上证指数涨跌幅进行对比。

  截至4月10日,与沪指相比,沪深300医药指数大的趋势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也是经历了平稳-下跌-反弹-下跌-反弹的趋势。从连续涨幅图来看,沪深300医药指数明显强于大盘,除了初期疫情不明晰时走势低于大盘外,其他时候沪深300医药指数都远高于大盘。

  4月9日,沪深300医药指数收于11910.7,是统计区间的最高点,相比最低点10256.08(3月19日)上升了1654.62点,提升幅度达16.13%。不过,一天后的4月10日,沪深300医药指数略有下滑,收于11782.99,相比年初的10966.28,也上涨了7.5%。比起沪指下跌8.8%的成绩,300医药指数的表现明显要好得多。

  那么,医疗板块中又有哪些板块表现特别突出呢?按照东财行业分类,所有医疗上市企业被分为化学制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中药生产、医疗服务和医药商业六大板块。由于并没有各个单独板块的指数,我们将各板块所有上市企业年初及4月10日股价平均值进行对比,虽然不够严谨但仍可作为简单的分析。

  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四个板块的涨幅都超过了沪深300医药指数8%的涨幅。其中,医疗器械表现最好,涨幅达到27.22%;化学制药(20.03%)和生物制药(18.5%)则相差不多。

  医药商业的涨幅为6.16%,稍微落后沪深300医药指数,但仍维持了增长。中药生产板块的表现就不如人意了,一季度后反而跌0.07%。

  接下来,我们来对国内上市的医疗企业第一季度股价走势进行分析。我们将年初收盘价(1月2日)和4月10日收盘价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到这些企业在第一季度的股价表现。

  国内共有100家上市化学制药企业,不过,南新制药和泽璟制药是2020年新上市的企业。因此,我们并没有将这两家列入考察。

  根据2020年初的市值来排序,排名最高的是医药股巨头恒瑞医药(600276.SH),其在2020年初的市值高达3877.9亿元,是当之无愧的上市巨头。事实上,恒瑞医药在2020年初的市值相当于排名在第2-15位的14家企业市值的总和。

  这98家上市化学制药企业的市值中位数为66.4347亿元,其中,有31家企业的市值超过了100亿元,占比达到31.6%。

  截至到2020年4月10日收盘,股价上涨幅度排名前20的企业中多数都是年初市值相对居中或者靠后的企业,有8家市值未达到中位数;同时,超过100亿元市值的也仅有3家。

  市值前20位的企业在4月10日收盘时略有变化,博瑞医药和九洲药业成功挤进了化学制药市值前20,分列16和20。

  排名前两位并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恒瑞医药和新和成,凯莱英则从第7位进入三甲。恒瑞医药在4月10日市值进一步达到了4255.1895亿元,较年初又上涨了377.266亿元——仅仅一个季度的涨幅甚至都已经相当于排名第6企业的市值。

  市值排名前20的企业中,只有华海药业(600521.SH)和凯莱英(002821.SZ)挤进了涨幅榜前20。华海药业的一季度涨幅达到了63.52%,在涨幅排名中可以排到第5位,还是相当突出的。

  未名医药(002581.SZ)是一季度股价涨幅最大的上市化学制药企业,涨幅高达118.01%。这家主营业务为药物及农业中间体的公司为何会有如此高的涨幅?

  4月13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关联公司的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克尔来福”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进入临床研究。该公司第二股东是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其持有北京科兴26.91%的股份。未名生物则是上市公司未名医药的全资子公司,这大概可以说明未名医药为什么会成为化学制药板块涨幅第一股。

  2月7日,博腾股份发布公告称收到核心客户吉利德科学在研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的中间体订单确认函件。截至目前,该在研药物的相关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暂未确认,能否成功治疗新冠肺炎仍不确定。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市场对博腾股份的看好。

  天宇股份的主要业务为医药中间体和原料药。它是全球全球沙坦类原料的绝对龙头,是最大的缬沙坦供应商之一,氯沙坦、厄贝沙坦的产量也是全球前列。由于沙坦类原料的另一主要产地印度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沙坦类原料可能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天宇股份的股价也持续增长。

  生物医药板块共有57家上市企业,排除2020年上市的百奥泰(688177.SH)、特宝生物(688278.SH)和东方生物(688298.SH)三家企业,还有54家上市企业。

  按照年初市值排序,长春高新排名第一,年初总市值为895.24亿元;紧随其后的则是市值809.6医院的智飞生物和市值693亿元的复星医药。

  这54家企业的市值中位数为83.96亿元,比化学制药企业市值中位数更高。同时,尽管生物制药企业的数量只有化学制药企业的一半左右,但超过100亿元市值的企业数量多达21家,占比38.9%,比化学制药企业超百亿市值企业占比更多。这也显示了生物医药作为新兴行业更受投资者关注的现状。

  截至4月10日,市值前10位的企业中,第一名发生了变化,原本排名第二的智飞生物以1184亿元的市值超过了长春高新,成为了生物医药市值排名第一的企业。这两家企业也双双成为医疗板块中不多的市值超千亿的企业。

  生物医药板块在第一季度普遍有着不错的表现,有多达37家企业股价上涨,仅有16家企业股价下跌,且跌幅普遍不高,只有6家企业股价跌幅超过10%。

  按照涨跌幅排序,涨幅排名第一的是海特生物,股价在第一季度上涨了92.51%。达安基因(56.44%)和智飞生物(46.25%)分列二三位。

  海特生物在一季度公布了全新作用机制(DR4\DR5)的抗肿瘤新药CPT-MM301的Ⅲ期临床试验揭盲结果,初步分析其已达到试验预设的主要重点指标和关键次要重点指标,有望于2021年获批上市。

  不过,位于武汉的海特生物的业绩显然受到了疫情影响,其发布的第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盈利约为298.55-895.64万元,较上年同期盈利2985.47万元同比下降了70%~90%。

  定位精准医疗的达安基因专注分子诊断领域20多年,有着目前国内排名前列的临床分子诊断产品线。达安基因旗下最大的实验室广州临检中心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65亿元,同比增长30%。早在疫情爆发初期的2月2日,达安基因就发布公告称其研发的基于荧光PCR法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通过了NMPA审批,这也是最早的新冠病毒核算检测试剂盒之一。

  2月3日,智飞生物发表公告,称智飞生物旗下全资子公司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于2020年1月29日签订了《合作意向框架协议》,将合作开发新冠病毒重组蛋白亚单位疫苗。

  除此之外,智飞生物结核诊断EC试剂已完成CDE(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审评,进入审批阶段。这款试剂的研发进展与丹麦血清研究所的同类试剂同步,是全球进展最快的两个新型结核杆菌检测试剂之一。

  在本次疫情中,小到口罩,大到呼吸机乃至ECMO等防护物资紧缺的现象不断在各国及地区轮番上演。尽管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在医疗器械上仍然有待发展。正因为此,我国在早前就提出了医疗器械“进口替代”策略。在疫情缓解后的“新基建”具体实施中,也将医疗器械纳入了考虑。

  统计A股上市的医疗器械中,总共有48家企业,其中,泰林生物(300813.SZ)和三友医疗(688085.SH)是2020年新上市的企业。将其排除后尚有46家上市企业,其市值中位数为49.05亿元,这显示出相比制药企业,医疗器械上市企业多数还比较弱小的现状。

  迈瑞医疗(300760.SZ)是医疗器械板块中当之无愧的巨无霸,市值高达2192.2561亿元,几乎相当于排名2-10共9家企业市值的总和(2202.0987亿元)。排名第二的则是乐普医疗(300003.SZ),年初市值达到591.3306亿元,相比之后的企业也有不小的优势。在这之后的企业市值彼此之间差距不大,市值超过100亿元的企业总计有12家,占比26%。

  作为国内主要的呼吸机供应商,迈瑞医疗在疫情期间一直保持高强度生产。在全球疫情暴发后,多个国家和地区也向国内求购呼吸机,其订单据称已经排到了几个月后。

  截至4月10日,医疗企业的股价涨幅普遍有着不错的表现。除了2家企业不涨不跌,4家企业略有小跌外,共计40家企业都实现了股价上涨,且基本上都有不小的涨幅,平均涨幅达40.35%。

  按照涨幅排序,涨幅最高的是英科医疗(300677.SZ),股价涨幅高达195.37%。紧随其后的则是涨幅为91.87%的理邦仪器(300206.SZ),以及涨幅为90.17%的尚荣医疗(002551.SZ)。

  由于医疗器械企业整体涨幅较高,加上较高市值的企业在涨幅上相对处于劣势。因此,年初市值前十的企业中仅有鱼跃医疗(002223.SZ)和健帆生物(300529.SZ)进入涨幅榜前十。其中,同样受益于疫情对呼吸机需求大增的鱼跃医疗的涨幅达到86.56%,在涨幅榜上可以排到第四。事实上,像迈瑞医疗这样的巨无霸涨幅也达到了44.96%,可见医疗器械企业整体的上升趋势。

  英科医疗是手套的主要生产商之一,年产手套150亿只以上。其中,产能97%供应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4月15日晚,英科医疗公告公司最新决议,拟将3月初公司公告的扩建高端医用手套项目变更为“英科医疗防护用品产业园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达到年产210亿只(2100万箱)高端医用手套生产规模。

  相比传统乳胶手套,丁腈手套拥有更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并具有更优越的抗过敏性和易穿戴性,即使没有疫情的原因,全球需求也在快速上升。而其原料丙烯腈及丁二烯属于常规化工原料,国内并不稀缺。而其替代的乳胶手套所需的天然橡胶产地在东南亚,国内并无优势。因此,产业的转移顺理成章。

  除了英科医疗,蓝帆医疗也是医用手套的主要供应商之一。根据光大证券的研报,在2018年其市占率为4%,高于当时英科医疗2.89%的市占率。随着英科医疗的扩产,预计两者市占率在2020年将持平,均为4.13%。

  理邦仪器旗下的干式血气分析仪是国内第一品牌,其他的监护、心电、POCT(血气)等产品也非常契合本次疫情诊疗的全流程。

  根据理邦仪器的公告,截止2月20日,作为重症主力的火神山医院实现监护装机100台、心电图机35台、血氧仪200台及血气生化分析仪5台;雷神山医院的装机数量与此相当。在各方舱医院,共实现监护仪装机650台、血气生化分析仪70台以及6台便携式彩超。此外,武汉的四大医院(即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省人民医院、中南医院)也装机了50余台理邦仪器的血气分析仪。

  尚荣医疗是国内主要的医疗耗材生产商,其控股子公司合肥普尔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一次性医用手术包及防护产品的生产厂家之一,也是梅德琳、杜邦、3M和金伯利等世界500强的主要供应商。其目前年生产手术衣7000万件,各类防护服1000万件。

  加上孙公司合肥美迪普医疗卫生用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能力,尚荣医疗于年初被国家有关机构确定为紧急医用物资防护服第一批定点企业,企业规模列于行业内前三位置。

  经过不断的修正完善,中医药在本次疫情中也发挥了不小的辅助作用。从第四版诊疗方案开始,卫健委和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了中医专家先后制定了重症、危重症的诊疗方案,连花清瘟胶囊、金花清感颗粒、血必净注射液、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被并称为具有明显疗效的“三药三方”。

  在大量应用中医药对新冠肺炎进行针对性治疗的湖南等地,新冠肺炎死亡率也比其他地区更低,显示了中医药的效果。从数据来说,古老的中医药在本次疫情中的确是有其价值所在的。

  统计国内上市的中药生产企业共计66家,进入到2020年以来并没有新增的上市企业。这66家企业的市值中位数为51.921亿元;超过100亿元市值的企业共有18家,占比27%。

  按照年初市值排序,排名第一位的是中药生产巨头云南白药(000538.SZ),市值达到1140.8489亿元。片仔癀(600436.SH)和白云山(600332.SH)分布以658.9431亿元和573.0913亿元分列二三位。

  截至4月10日,中药生产板块市值前10位发生了小幅变化。原本排名11的以岭药业凭借连花清瘟胶囊的走红,市值飙升到311.5221亿元,大幅提升位次来到第5位。

  根据第一季度股价涨幅来排名,中药企业有24家股价实现了上涨,也是不多的第一季度下跌多于上涨的医疗板块。有意思的是,除了片仔癀实现了上涨,其他9家年初市值排名前十的企业第一季度股价均出现下跌。

  以岭药业以113.71%的涨幅排名第一,红日药业(300026.SZ)和沃华医药(002107.SZ)分别以38.46%和37.03%的涨幅排在二三位。年初市值排名前十的企业中,片仔癀的股价在第一季度表现不错,以18.75%的涨幅也进入了涨幅前十名。

  4月14日,以岭药业发布了关于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新增适应症申请获得批准的公告。这一公告预示着连花清瘟正式成为获得新冠相关适应症的国产药物。

  在获批后,以岭药业的市值和股价又有相当幅度的提升。截至4月17日,其市值和收盘价已经分别飙升至425.153亿元和35.32元,是年初的2.91倍。

  红日药业的主力产品血必净注射液也被分别列入重型、危重型病例的西医治疗措施及中医治疗临床治疗期的推荐用药。4月14日,红日药业发布了关于血必净注射液新增适应症申请获得批准的公告,功能主治新增“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或/和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描述。

  根据企查查信息,北京超思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是红日药业的全资子公司,这家公司持有天津超思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100%的股权。天津超思则是全球指夹脉搏血氧仪的龙头企业,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60%。因为全球疫情的影响,其产品销售也是相当看好。

  这也使得红日药业的市值在4月17日已经达到了215.8096亿元,是年初市值的2.05倍,也进入了截至4月17日的中药生产企业市值前十。

  沃华医药主营心脑血管中成药,主力产品主要包括防风通圣丸、橘红梨膏、鸢都感冒颗粒和抗病毒口服液等。尽管与疫情关联的程度没有以岭药业和红日药业那么直接,但其一季度业绩也大幅增长。

  按照东财行业分类,医疗服务上市企业共有22家,均为2020年前上市。相对其他版块而言,医疗服务版块的定义显得较为宽泛。该板块既有爱尔眼科(300015.SZ)、美年健康(002044.SZ)这样针对C端的医疗机构;也有药明康德(603259.SH)和金域医学(603882.SH)这样针对B端的CRO企业和第三方医学检验企业;还有创业慧康(300451.SZ)这样的医疗信息化企业。

  这22家企业年初市值的中位数为95.793亿元,市值大于100亿元的企业有10家,占比45%,算是市值大于100亿元比例较高的板块。

  按照年初市值排序,药明康德是市值最高的企业,市值达到1512.7621亿元。紧随其后的则是爱尔眼科,市值也超过了千亿,达到1223.6454亿元。相比其他医疗板块,医疗服务板块有两家企业年初市值过千亿元,也是相对比较突出的。排在第三位的美年健康相比前两位就有一些差距了,年初市值为586.0282亿元。

  截至4月10日收盘,市值前5名的排序只是略3、4位有变化。原本排名第4的泰格医药超过了美年健康,以562.1307亿元排名第三。

  博济医药(300404.SZ)以45.98%的涨幅排名第一;创业慧康和昭衍新药(603127.SH)分别以33.54%和31.11%的涨幅排名二、三位。

  博济医药是国内主要的CRO公司之一,也深度参与到了抗击疫情的新药研发中。博济医药及旗下负责医疗器械的子公司九泰药械已协助完成多项针对新冠肺炎的药物和医疗器械临床研究资料撰写、临床研究医院协调、政府科技项目申报等工作。

  目前,我国上市药企的研发支出每年增速平均超过30%,创新药发展增速加快,这对CRO/CDMO行业是个利好。在现代化医药研发精细分工下,CRO业务有着巨大需求。

  不过,4月10日博济医药发布了第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预计亏损400-900万元,比上年同期138.43万元的盈利有所下滑。

  本次疫情暴露出医疗机构在信息化程度上的一些短板;同时,远程医疗这一新模式得到更多人认可。相关部门也提出“新基建”概念,医疗信息化建设无疑也将从中获益。这将对创业慧康的医卫业务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为国内主要的医疗信息化企业,创业慧康业务目前已经覆盖400个区域公共卫生业务项目,为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构建了超过6000个信息系统,涵盖了超过30万的基层社区医生。目前,创业慧康的信息化系统承载了2.5亿的健康档案,并且已经建立了1亿的电子病历。2020年是二级医院完成电子病历互联互通考核的最后期限,这也将促进创业慧康的销售。

  同时,创业慧康的“互联网+处方流转”业务已完成签约13 家医院。此外,2019年5月,创业慧康中标国家医保局平台部分业务,这将使其来自医保业务的收入有明显增长。

  作为另外一家CRO企业,昭衍新药在2018年致力于对海外客户的开发,海外客户的收入占比已经从2018年的3%大幅提升到了7%。尽管疫情对业务有所影响,但因为疫情在海外持续扩散可能影响海外安评CRO的运营效率。这可能使得外资药企转而选择昭衍新药提供安评服务,从而加速公司的国际化进程。

  目前,昭衍新药已经收购了美国新英格兰地区排名前三的临床前CRO公司——Biomere。这将强化满足全球药企在FDA申请临床试验需求的能力,并可能实现导流海外客户。

  医药商业板块目前共有36家上市企业,均为2020年前上市。这些企业的年初市值中位数为94.2989亿元,市值超过100亿元的企业则有17家,占比47%。

  按照年初市值排序,上海医药(601607.SH)以525.7865亿元排在榜首。这也是唯一一个没有千亿市值的医疗板块。华东医药(000963.SZ)和大参林(603233.SH)分别以432.9029亿元和285.4176亿元排名二、三位。

  截至4月10日市值排序,前三位并没有什么变化。中国医药(600056.SH)以161.8756亿元市值进入了前十。不过,与其说是中国医药表现太好,倒不如说是年初市值排名第6的延安必康(002411.SZ)表现不如人意——其市值从年初的243.1735亿元大幅下跌至131.3167亿元,跌幅达到-46%。在各板块市值排名前列企业中其跌幅也相当引人瞩目。

  涨幅榜排名第一的是国发股份(600538.SH),其股价截至4月10日收盘较年初上涨75.89%。益丰药房(603939.SH)和江苏吴中(600200.SH)分别以32.72%和30.76%的涨幅分列二三位。

  国发股份旗下分支机构北海国发海洋生物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是国发股份医药产业的骨干生产企业,也是当地消毒物资(75%乙醇消毒液)的供应单位之一。乙醇消毒液的销量在疫情期间出现暴涨,这对于国发股份的业绩有相当积极的影响。

  益丰药房是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之一,主要从事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以及与健康相关的日用便利品等连锁零售业务。

  4月14日,益丰药房发布2020年一季报,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1.91亿元,同比增长29.68%。

  江苏吴中的产品之一盐酸阿比多尔片是抗病毒药物,主要适应症是A类、B类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冒,同时对其他一些呼吸道病毒感染可能也有抗病毒活性,具有广谱抗病毒的特性。疫情期间,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也将阿比多尔纳入作为抗病毒药物。不过,该药品销售收入占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比例较小。

  从整个医疗板块来看,绝大多数在一季度有良好表现的企业都与疫情有直接关联。除了医疗企业,还有一些没有划分在医疗板块的企业与疫情也有直接关联。它们都有着怎么样的表现?我们将其整理如图。

  通过国内二级市场医疗指数和医疗企业第一季度的表现不难看出,疫情对于众多医疗企业无异于一针强心针。大部分主营业务和疫情诊断、治疗及防护相关的医疗企业,无论是业绩还是股价表现都有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由于疫情刺激了民众及政府对医疗健康的重视,即使主营业务与疫情不相关的企业后续也将会长期受益。从沪深300医药指数跑赢大盘来看,投资医疗显然是未来经济寒冬来临之际最好的保值工具之一。

  由于水平的限制,以及公开资料的不足,本文难免有错漏之处,欢迎各位读者不吝指出。后续我们也将对全球二级市场医疗企业的表现进行分析,敬请关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