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村是位于瓯江口畔的一处龙湾古村,历史上更是一处军事要地,古有宁村所,当代曾有宁田边防派出所,古有汤和抗倭,现代有见证侵华日军南京受降仪式的抗日志士潘庭槐
宁村是位于瓯江口畔的一处龙湾古村,历史上更是一处军事要地,古有宁村所,当代曾有宁田边防派出所,古有汤和抗倭,现代有见证侵华日军南京受降仪式的抗日志士潘庭槐。悠久的抗倭文化衍生出国家级非遗“汤和信俗”和“拼字龙灯”“仲春初二拦街福”等省级、市级非遗项目和中华姓氏第一村等文化品牌,更积淀了远近闻名的三歼粉等美食文化。时值5月19日中国旅游日之际,龙湾区海滨街道宁村村积极响应我市“百县千碗·瓯味百碗”新“食”尚,举办首届宁村所民俗文化特色美食节,挖掘本土美食资源,融合传统文化,献珍馐百味,飨四方来客,促文化传扬,实现非遗资源传承和文旅产业发展的共赢。现推介部分宁村特色民俗文化和美食,以飨读者。
宁村村以悠久传统文化、多彩民俗活动闻名。从机场大道与宁城西路交叉口进入宁村村,抬眼就是“中华姓氏第一村”的牌坊,主路两侧的石头上亦刻有各家姓氏及其渊源。明洪武二十年,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朱元璋派老将汤和视察沿海,部署战略,加强海防,建59座卫所城,并募兵6万守之,史称“海上长城”,宁村所即其一。驻所官兵1175人来自全国各地,按“寓兵于民”政策在宁村落户,有事则战,无事则耕,世代繁衍,成为宁村最早的居民。据了解,宁村现有常住姓氏92个,曾有“一桌十人无重姓,九姓和睦一院落”的趣闻。
几百年来,宁村人缅怀英烈、憧憬未来,不断寻求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逐步将宁村村建设成民俗文化之乡。现有省级文保单位汤和庙,汤和信俗是宁村缅怀抗倭民族英雄与祭奠祖辈的传统民俗,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区首个国家级非遗项目。2019年,宁村创成龙湾区首家浙江省非遗游览景区(民俗文化村)。据悉,嘉靖七年(1528)中国美食简笔画,温州百姓在宁村所城(今龙湾宁村)城内建庙纪念汤和,奉为民族英雄,并于每年正月初九和七月十五举行两次大型祭祀活动,称“宁城庙会”。当代天天美食,宁村在每年中元节举办“汤和信俗”非遗文化节。宁村还是浙江省首个书法村,创立了“七星凼”公益书法培训工作室。
“拼字龙灯舞”俗称“永嘉场拼字龙灯”,脱胎自传统舞龙,独具龙湾地域特色。表演者身着绸衣中秋节十大特色美食,戴头巾,系腰带,穿草鞋,随着鼓点节奏变化阵型,利用龙头、龙尾和九节龙身分开的特性,灵活展现昂首、盘旋、腾云、摆尾等各种姿态,定格时拼出“五谷丰登”“上元大吉”“天下太平”等吉利字样。舞龙与拼字巧妙结合,借着神龙呈祥、驱灾赐福的古老传说餐桌上的美食图片,寄托人民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据考证,拼字龙灯在清朝康熙年间便已存在,2007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龙湾拼字龙表演队喜获全国舞龙大赛金奖,2015年再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奖)。
炒粉干是温州传统特色小吃,宁村所的特色就是拿海鲜干当佐料。相传在抗倭时,海鲜干炒粉干因用料足、水分少、易于保存传递中国美食简笔画,成为驻城守军的重要口粮,为支援将士击退敌寇作出了不小贡献。“炒粉干是宁村一绝,是在倭寇困城时产生的名品。”龙湾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徐顺炜解释道:“宁村邻近东海,海鲜很丰溢,就把吃不了的晒干装坛储存。这些海鲜干自然就成了炒粉干的佐料,加上煎蛋的香郁,岂不越吃越有味呢!”徐顺炜自豪地介绍,八十年代都还有外出代工的各行老司,要问他们哪个地方的“点心”最好吃,都是讲“宁村所”。
“宁村所八盘八”传承了瓯菜的烹制方法,延续了宁村的民俗乡愁。据徐顺炜介绍,“宁村所八盘八”的由来与本地风貌相关。轶闻称宁村所形似八仙桌,摆放在东海的西海岸线上餐桌上的美食图片,本可享地方太平、人气旺盛、俊才辈出。可惜抗倭时,先祖为击退敌寇甩了“污埕”,污损了此地清灵之气,若想化解,须在每年二月初三用八仙桌百家宴还愿祈福。因宁村所百姓大多为驻军后人,祖辈来自全国各地,思乡情切,便筛选百家百菜中八个冷菜和八大热菜,形成了融合各地风味的“宁村所八盘八”。
八冷盘分三行摆放,从左到右次序如下:上排放三道菜,乌贼干豆芽冻、白鸡、鳗鱼干;中排摆放两道,左右侧各一盘白切猪肉;下排放三道,依次为花蛤、花生米饼、阑鲋冻中秋节十大特色美食。八热菜吃一道撤一道,依次端上餐桌,置于正中,分别是三歼粉、笋干扣肉、肉丸、整鱼、仁悌老鸭煲餐桌上的美食图片、整鸡、鲜笋炒肚和八宝金丝瓜天天美食。最后再添上甜品酒糟汤圆。整桌菜充分利用了当地食材,且会根据时节微调菜色,咸甜兼有,新鲜味美,令人齿颊生香餐桌上的美食图片,成为让市民触手可及的“味蕾记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