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份数据:截至到今年8月末,A股总市值70万亿,境外投资者通过沪深港通持有我国股市的股票市值2.0万亿元,在A股流通市值的比重是3.28%。 上述数据也说明,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本站
市场风格还会切换吗?本轮切换需要什么条件?本站
八月以来,A场整体表现较为震荡,风格层面也出现了一定的切换特征:在4月底市场反弹过程中呈现出高弹性收益的中小盘、成长风格出现了调整,而价值风格表现却不时成为盘面亮点。
因此,风格切换再次成为近期热门话题,投资者热议:目前是否有系统性风格切换的可能性?本轮切换需要触达什么条件?手里基金是否需要调仓,如何做好配置?接着看,带你好好捋一捋~
一直以来,A股都存在着市场风格一说,除了短暂的全面牛市或熊市之外,A股在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结构性行情中,存在占优的风格。
另一类是按照股票的估值水平和经营指标的成长性将其划分为价值(低估值、高股息)和成长(高增速、高估值)
为了让大家有个更为直观的感受,展示一下大盘价值(399373)、小盘价值(399377)、大盘成长(399372)和小盘成长(399376)这四类风格指数在行业和成分股方面的大致分布情况:
从历史来看,如果以申万大盘和小盘指数作为基准去观察,2000年以来,A股已经经历了5轮明显的大小盘风格切换,占优风格的强势平均可以持续3-4年,带来的区间收益率的差值可以高达193%。风格研判对于投资收益的影响不言而喻。
市场风格背后体现的是资金的偏好,但是资金的偏好并不会一成不变,会随着市场环境和对未来的预期发生调整,进而带来不同风格股票行情的切换,因而风格切换一直是A股的热门话题。
四月末重要底部以来 “大盘价值回调、小盘成长强势”的背景是“经济弱复苏+流动性宽裕”。当风格进行了较为强势的演绎后,支撑逻辑和市场环境出现了细微变化,并且在盘面上有所体现,可能就会引发风格切换的关注和讨论。
流动性依然宽松;经济短期内还看不到强势复苏;成长股的业绩依然占优;新兴产业升级逻辑没有变化;从相对估值来看,中小盘公司的估值溢价率目前仍然处于历史底部,难以成为风格反转的触发条件……
地产利好政策频出,基本面有望修复;美联储等海外央行货币紧缩预期加强,或会压制全球高估值板块的表现;股价变化可能大幅领先业绩……
从中观行业层面来说,大金融和大消费等传统行业等走势都与经济复苏的强度有明显关系,其超额收益经常来自于经济全面复苏的预期,“中长期增速”这个指标可以作为经济复苏的强度和传统产业的业绩弹性的前瞻指标。
目前而言,如果要实现经济的强势复苏,天风证券认为,可能要等待库存周期、国内地产、全球经济等相关因素有所出清,因而当下风格趋势扭转的条件可能暂时还不成熟。(来源:天风证券)
但是,金九银十旺季将至,地产、消费、基建均有看点,提供了经济边际改善的契机,如果通过前瞻指标能够预见9月经济数据改善是相对确定的,那么传统产业超跌反弹的可能性较大。
剩余流动性是成长风格和小盘风格的核心驱动力。2012年以来,剩余流动性和风格的相关性显著加强;如果流动性持续宽松,小盘、成长风格持续占优。
很多时候我们在探讨风格切换时,往往从流动性视角着眼,事实上产业趋势才是核心决定要素,从历史上看,风格从极致走向平衡后新风格正式确立的必要条件是产业逻辑的反转。
从2020年开始,随着新能源车、光伏、储能、半导体等产业的蓬勃发展,市场运行的逻辑开始从产业集中不断转向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是一个增量扩散的逻辑,特别是在新兴成长产业中,某种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对应巨大的需求,产业链上相关新材料、新设备的中小企业就会有巨大的盈利弹性甚至成倍地增长。这就是过去一年多,我们看到很多中小企业成长性爆发背后的产业逻辑。
那么高成长中小盘的行情何时结束?产业逻辑的信号最为准确:当产品最终形态被定义,价格屠夫出现,新品无法提价,此时产业浪潮进入中后期,中小企业将面临出清。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轮新产业投资扩张周期之中,预计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以新光半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转型升级趋势还将持续;“专精特新”、“制造强国”等政策支持及产业升级增量扩散的逻辑下,中小企业预计仍会有不错的发展。
但是从本轮系统性风格切换的触发条件来看,尚未达到大规模风格切换的火候,中小盘成长行情有望继续演绎。
需要明确的是,中小盘行情的延续并非是对优质大盘股反弹的压制,二者并非对立关系,成长性和爆发性是优秀的品质,业绩和股价的相对稳定性亦是优秀的品质,资金对于大盘和小盘风格的倾向,核心还是在于 “已经胜出的大市值行业龙头”vs“颇具潜力的‘小而美’公司”之间的性价比抉择,进而出现“轮动”的特征。
那么对于基民而言该如何操作呢?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复杂系统,一动不如一静,反复横跳并不可取,反而浪费了交易成本。
对于熟悉行业赛道且具备一定市场认知的投资者而言,可以采用哑铃式或者核心卫星式的布局方式,目前来看,在关注新能源、科技制造等赛道基金的同时,可以配置一部分低估值、高盈利、高分红且有一定稳定性的周期方向。
对于自行把握行业配置机会难度较大的投资者,建议选择投资风格和行业相对均衡的主动管理型产品,重点关注持股分散、行业分散且选股能力突出的基金经理。
对于想要借道宽基布局权益市场机会的投资者来说,可以考虑中证1000、科创50、创成长等指数,与此同时在持仓中加入部分大盘蓝筹指数基金也是值得考虑的,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波动,在未来风格调整时也有望及时跟上。
本站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鸣锣开市;12月19日,上海交易证券所引来敲钟时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中国股市至今走过三十年风风雨雨。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值也从23亿到现在得约80万亿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