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文摘 | 打造中国特色的监管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 2020-05-11
  • John Dowson

近日,湖北省宣布将设立 省级大健康产业发展财政性专项资金, 对获得国家一类新药生产批文的企业, 每个产品奖励3000万元! 有人说,研发新药的困难程度比 把人类送上月球或是研发原子弹要高芈月传 豆瓣

周末文摘 | 打造中国特色的监管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芈月传 豆瓣

原标题:周末文摘 | 打造中国特色的监管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引用本文

毛振宾,林尚雄.打造中国特色的监管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20.04(195):4-13.

本文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个维度,对国内外监管科学的理论发展和创新实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提出了打造中国特色的监管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路径和建议。

关键词

监管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路径建议

2016 年5 月1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 [1] ,“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一思路对建构我国监管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同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监管科学(Regulatory Science)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其理论体系的构建在20 世纪90 年代已基本完成。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及监管部门围绕监管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和实践工作。

监管科学是药品监管部门在检验、检测、检查、审评审批等药品全生命周期监管活动中,旨在引领、规范、保障和服务监管的,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提并论的一门科学学科;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社会和管理等科学的高度交叉融合的知识体系、理论体系和学术体系;是一种创新实践活动,其核心是研发、预测、评价和检定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新标准、新工具和新方法;也是一种监管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工程,其重点是构建医药部门协同、社会共治的政策、制度和法规体系;还是一种国际化、法治化的监管决策择优过程,体现在制定、实施和评估监管战略与策略的各项决策和监管活动中。

关于监管科学学科体系

学科体系,是以知识结构、科学分工为基础的学科设置、专业划分和学术机构的组成体系 [2] 。目前,我国的学科设置主要有两种依据。

一是《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制定,最新版本于2018 年4 月发布。该学科目录是国家进行学位授权审核与学科管理、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适用于学士、硕士、博士的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并用于学科建设和教育统计分类等工作。目录分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本科教育中称为“专业类”)和二级学科(本科专业目录中为“专业”)三级。其中,学科门类目前共设13 类,即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

目前,上述两种不同依据的学科分类方法均未收录“监管科学”相关学科或专业。而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的“学科专业目录”(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s,CIP),已于2020 第六版正式增加了“监管科学”专业 [3] ,其层级位置为:

“51 HEALTH PROFESSIONS AND RELATEDPROGRAMS(卫生职业及相关项目)

51.07 Health and Medical AdministrativeServices(健康与医疗管理服务)

51.0720 Regulatory Science/Affairs( 监管科学/ 事务)”

因此,构建我国监管科学学科体系,并得到国家认可,显得十分迫切,任重道远。

季为民 [4] 认为,学科体系主要包括学科设置、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课程教育及评价机制等。学科体系要有一个落脚点,专门研究学科体系的专著或论文少之又少,它一般都体现在一个或一系列较为成熟的教材之中,从教材体系入手,是对学科体系研究最简便易行的办法 [5] 。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学科体系同教材体系密不可分。学科体系建设上不去,教材体系就上不去;反过来,教材体系上不去,学科体系就没有后劲。” [1] 从这一角度而言,借鉴国外监管科学的教材体系建设成果,对我国监管科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在美国,FDA 认识到,监管科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教学与相关系统培训至关重要,因此,大力与高等院校合作,专项资助与Georgetown 大学和Maryland 大学进行药品监管科学学科体系建设,设置了16 类监管科学相关课程,并根据大学培养目标设置硕士和博士课程,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 [6] 。美国的监管科学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①监管科学基础:监管科学概论、监管事务与法律、监管科学与生物伦理学、监管科学的临床研究工具、监管科学与社会行为科学等。

②监管科学应用方向:生物监测、利用医学对策(Medical Countermeasures,MCM)保护全球健康、产品生产与质量系统、医用产品研发技术及过程演变、毒理学与产品安全的分析工具和方法、个体医学与患者健康结局改进的新实验设计和评估方法等。

③监管科学相关学科:领导力、生物信息学、统计学方法介绍和监管统计学、确认和验证、质量保证计划的管理、特殊议题等。

近年,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高度重视监管科学学科发展,加强监管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鼓励和推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监管科学专业,构建中国监管科学学科体系。2018 年9 月,上海健康医学院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本科专业首批招生60人,开启了我国监管科学本科教育的实践探索。清华大学、山东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药科大学等高校,也在监管科学学科建设、本科课程开设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其中,清华大学已初步搭建研究生选修课程、国际合作办学博士课程、继续教育课程多元化监管科学课程体系。2019 年,新增开设监管科学研究生课程,结合以往已有的相关课程,构建形成5 门与监管科学相关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此外,清华大学正在申请教育部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开展监管科学博士学位培养工作,预计于2020 年正式招生。其监管科学课程与美国FDA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监管科学与创新卓越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得到美国全球人才培养项目支持。近日,山东大学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也计划以提高药品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研究为重点,在2020 年开展交叉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年招生计划初步定为10人,方向紧扣监管科学在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管实践当中的应用需求和监管政策、监管体系的研究,导师队伍专兼结合,以兼职为主,力争用五年时间,建立一个体系完善、与国际药品监管科学发展同步甚至领先的药品监管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华南理工大学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研究生招生计划也已获批,该计划将依托本校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进行招生,第一批监管科学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将在2020 年秋季入学;与此同时,监管科学方向工程博士也在同步规划中,为我国医疗器械领域的监管科学发展培养人才、储备力量。

由此可见,一个学科从萌芽、到成熟、再到获得广泛认可,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实行分层管理,采取规定性与自主性相结合、相对稳定与动态调整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其中,学科门类是对具有一定关联学科的归类,其设置保持相对稳定;一级学科是具有共同理论基础或研究领域相对一致的学科集合,原则上按学科属性进行设置,每10 年调整一次;二级学科是组成一级学科的基本单元,其目录每5年编制一次,由教育部有关职能部门在对现有二级学科的招生、学位授予和毕业生就业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将已有一定数量学位授予单位设置的、社会广泛认同的且有较大培养规模的二级学科编制成二级学科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则纳入了成长中的新兴学科(萌芽中的新兴学科暂不纳入),充分反映了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并给学科的发展留有余地,使之成为开放型体系。标准所列学科应具备以下条件:理论体系和专门方法的形成;有关科学家群体的出现;有关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以及学术团体的建立并开展有效的活动;有关专著和出版物的问世等。

而美国NCES 的学科专业目录(CIP)一般每10 年更新一版,直到2020 第六版才首次正式增加了“监管科学”专业,过程十分漫长。对于学科专业的要求,CIP 提出了三个基本要素:由教育机构或其他公认的组织提供;包含多个独立且相关的课程或学习经验;定义一套系统的学习过程,以获得学位、正式奖励或其他正式认证为终点。

根据上述中美学科分类体系对学科构建的要求,学术群体、教学机构、培养体系、课程建设、招生规模、学位授予、社会认同等都是构成学科体系的关键要素。中国监管科学的发展,必须牢牢依靠监管科学学科体系建设,大力推动监管科学课程体系和学科专业构建,从国家层面明确监管科学的学科地位,为监管科学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应用提供有力保障。然而,监管科学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不宜严格区分各个学科专业,应充分整合相关学科,促进多学科、跨学科交流,最终促进我国监管科学学科体系的发展。

关于监管科学学术体系

学术体系,主要是指一个学科研究问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体系、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学术标准和学术评价体系 [2] ,包括学术思想、代表学者、学术流派、专业论著、研究方法、道德规范、评价标准等要素和学术活动平台等辅助系统 [4] 。

自20 世纪90 年代哈佛大学成功构建监管科学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并提出监管科学基本概念、范畴、特征和作用以来,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分别从政府、国会、议会等政治层面,对监管科学发展的意义、作用等,从国家法律法规、体制机制和有关制度建立方面提出了要求。使用监管科学的决策部门,如FDA,也把监管科学作为21 世纪重点推动的学科 [7] ,认为监管的理念、方法和原则必须依靠监管科学。一些国际知名大学、研究机构等也纷纷关注并研究监管科学,成立监管科学研究会、学术团体等。

关于监管科学的学术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FDA 认为监管科学是一门评估所监管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及性能的新工具、新标准或新方法的科学 [8] ;欧洲药品管理局(EuropeanMedicines Agency,EMA)认为监管科学是所有可以应用于评估医药产品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帮助监管机构在药品全生命周期中做出监管决定的科学学科,它包括基础生物学、应用生物学和社会科学这些有助于制定监管标准和工具的学科 [9] ;日本医药品与医疗器械局(PMDA)则认为监管科学是一门根据证据对技术成果做出精确的预测、评价和判断,使其以最理想的方式适应社会和人类需要的科学;当通过医学研究和开发获得的产品应用于实际用途时,监管科学应有助于根据科学发现对产品的质量、功效和安全性做出适当和及时的预测、评价和判断 [10] 。

各国监管机构除了各自深入开展监管科学的探索实践外,还与科研机构进行合作,设置专项经费资助监管科学学术研究;与高等院校合作,支持监管科学课程体系建设,鼓励大学开设相关专业;此外,近年来还涌现了一批区域内甚至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监管科学行业组织和研究机构。监管科学学术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研究和建立评估产品质量所需的方法和标准;以科学数据为基础,研究和起草相关法规和技术指导原则;研究并起草保障法规和指导原则的执行、监督、校正和持续改进相关的过程文件;监管科学学科的人才培养和培训等。

例如,在美国,FDA 2004 年就提出了“关键路径计划”(The Critical Path Initiative,CPI),倡议全社会共同努力来发现并优先解决影响医药产品开发的一系列最紧迫的问题。2006 年,正式发布“关键路径机遇清单”(Critical Path OpportunitiesList),介绍了76 个对新医药产品的研发及审评有重要意义的领域。2010 年,启动了“监管科学计划”,将监管科学融入其监管活动的方方面面。2011 年,制定了“监管科学战略计划”,确定了8 个重点科学优先领域,并于两年后将“增强全球产品安全网”增补为第9 个重点发展领域。2012 年,FDA与五所大学和一家非盈利医院共同设立了4 个监管科学和创新卓越中心(Centers of Excellence inRegulatory Science and Innovation,CERSI),进行监管科学前沿研究,并通过CERSI 为科研人员提供一系列相关培训和学术活动,从而与学术界就共同感兴趣的监管科学领域进行合作。FDA 还设立了监管科学与创新办公室和指导委员会,制定了2014~2018 年战略重点(Strategic Priorities) 和战略计划(每四年更新),统领FDA 及各大中心和办公室的工作。此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每年都会根据FDA 的倡议和现实需要制定相应的课题计划,并公开招标。

在欧洲,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EuropeanCommission's Joint Research Centre,JRC) 在5个欧盟国家拥有6 个站点(布鲁塞尔,赫尔,伊斯普拉,卡尔斯鲁厄,佩滕,塞维利亚),在健康和消费者保护、安全和保障等领域,致力于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挑战,同时通过开发新方法、新工具和新标准,促进创新,与各成员国、科技界和国际合作机构共享其研究成果。英国的监管科学创新中心(Centre for Innovation in RegulatoryScience,CIRS)作为一个中立第三方机构,为各个利益相关方提供了一个沟通对话的平台,成为监管绩效分析和政策改革的中心。CIRS 拥有自己的专职管理和咨询委员会,成员主要来自于30 个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21 个国家和地区的卫生部门、医药学协会和卫生技术评估机构以及24 家制药企业。CIRS 主要着眼于监管科学全球发展项目和卫生技术评估及市场准入计划,并推出多个研究项目和计划以及先进的决策制定工具,在全球范围广泛召开研讨会,为解决监管科学领域的重难点问题贡献全球智慧。CIRS 始终注重成果的发布和共享,以确保信息可以及时、有效地分享给利益相关群体。从 2001 年至今,CIRS 发布了196 份研究出版物和报告,其中专著 3 本,期刊文章 48 篇,海报 18 个,研发简报 34 份,研讨会资料 95 份。此外,丹麦哥本哈根监管科学中心(Copenhagen Centrefor Regulatory Science,CORS)也提出了监管科学的相关重点研究领域,荷兰乌特勒支大学/WHO药物政策和监管科学合作中心通过各类学术活动和博士课程等,为监管科学学术体系的构建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亚洲,亚太经合组织2009 年成立了监管协调指导委员会(Regulatory HarmonizationSteering Committee,RHSC)及其监管科学卓越中心(RHSC CoEs),对监管机构和医药行业开展研究,探讨统一的监管策略。2010 年,日本成立了监管科学学会,将工业界、学术界和政府的专家们聚集在一起,以平等的立场促进和推广与药物和医疗器械等相关学术问题的研究。2011 年,该学会更名成立了医药品医疗器械监管科学基金会,以开展监管科学研究、培训、出版、标准制定等工作。2014 年,新加坡成立卓越监管中心(The Centreof Regulatory Excellence,CoRE),为国家卫生监管机构、生物医学行业以及制药和医疗器械公司提供中立的学术平台,鼓励政策创新和以亚洲视角开展高水平的监管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及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

我国的监管科学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在国家药监局的积极主导和大力推动之下,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药品监管系统相关单位为依托,监管科学学术体系的构建取得了积极进展。

2019 年4 月,国家药监局启动“中国药品监管科学行动计划”,围绕“创新、质量、效率、体系、能力”的主题,推动监管理念制度机制创新,开展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针对新时期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创新监管工具、标准和方法等,进一步增强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适应性,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公众对药品安全的新需要。

2019 年7 月,药品监管科学行动计划首批重点项目正式启动,国家药监局协调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药典委员会、药品审评中心、药品评价中心、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等相关单位,在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三个领域,围绕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技术评价与监管体系研究、纳米药物安全性评价及质量控制研究、以中医临床为导向的中药安全性研究、上市后药品的安全性监测和评价方法研究、药械组合产品技术评价研究、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安全有效性评价研究、医疗器械新材料监管科学研究、真实世界数据用于医疗器械临床评价的方法学研究、化妆品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等9 个具体方向,开展审评技术规范指南、技术标准等研究。

同时,国家药监局积极建设国家药品监管科学研究基地,依托国内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系统开展药品监管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推进监管科学学科建设,培养监管科学领军人才。目前,通过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或认定基地等多种形式,先后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成立中药监管科学研究中心(研究院),在沈阳药科大学、山东大学建立药品监管科学研究基地,在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建立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研究基地,在北京工商大学建立化妆品监管科学研究基地。不同监管科学学术研究领域相关基地的建设,为加强科教协同创新,构建监管科学理论和技术支撑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国家药监局还积极开展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为进一步推进监管科学发展奠定基础。2019 年,首批45 家重点实验室认定完成,其中中药13 家,化药8 家,生物制品4 家,辅料包材3家,医疗器械8 家,化妆品4 家,多领域交叉5 家。2020 年3 月,又启动了第二批重点实验室认定工作,鼓励开展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管科学研究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积极申报,同时统筹区域布局,重点支持产业创新发展集中度较高的地区申报。

通过构建药品监管系统核心引领圈,统筹推进药品监管科学研究和建设;加强科教协同创新,构建药品监管科学理论和技术支撑圈;建立监管科学研究的部门间协作机制,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沟通,构建创新联动生态圈,近年来国家药监局在推动我国监管科学发展上做了大量工作。药品监管科学行动计划、研究基地、研究院及重点实验室等一系列措施和布局,为解决监管科学基础性、关键性和战略性的技术问题,促进监管科学学术交流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构建监管科学学术体系是一个综合、复杂和长期的过程,除了需要药品监管部门积极主导,更需要全国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的广泛参与。加快监管科学学科建设、完善人才培养和晋升体系、成立相关学术社团组织、设立监管科学专项科研基金、创办相关领域杂志期刊、打造行业相关学术会议和论坛等,都是构建我国监管科学学术体系的下一步努力方向。

关于监管科学话语体系

所谓话语体系,主要体现为一个学科的标识性概念,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也包括话语方式、话语权。在跨文化交流和比较文化研究中,话语体系通常是指不同文化的可理解性和可翻译性 [2] 。话语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面:话语内容、话语传播渠道、话语主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外话语体系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求“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胡颖廉 [11] 等认为,发展中国的监管科学需要向全世界讲好药品监管的“中国故事”;摆脱历史惯性并超越线性监管的政策实践,探索出监管型国家建设的“中国路径”;在真实世界中实现安全、发展、可及的高水平动态均衡,形成“中国经验”。李峰 [12] 等认为,作为监管科学研究的后发者,我国需要积极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经验,加强与FDA、EMA 和PMDA 等药品监管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提升在国际药品监管机构联盟(ICMRA)中的话语权,深度参与ICH 国际协调和指导原则制定。同时,也要结合我国监管实际,与制药企业、行业学会、专家学者形成良好互动,保持监管科学研究对医药业态发展的“柔性”和“活性”,并探索向国际输出我国监管成果和监管文化的方法,不断提升我国药品监管的国际影响力。

在传播学术成果和价值理念,增强国际话语权等方面,多个国家和地区监管科学机构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例如,FDA 自2011 年发起年度性国际会议“ 监管科学全球峰会”(The Global Summit onRegulatory Science,GSRS)。为了使国际社会参与到法规科学研究和培训需求中来,GSRS 每年在不同的国家举行。每届峰会召开前组建全球监管科学委员会,邀请来自世界医药业主要国家的监管科学家和行政管理部门的技术专家担任委员。GSRS峰会为全球医药创新产品的监管政策制定者、前沿科学家、转化医学以及医药尖端科技创业者提供了协同创新和广泛交流的平台,有效推动了监管科学的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此外,FDA 还通过监管科学和创新卓越中心(CERSI)研讨会系列讲座,介绍临床前研究中的医疗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介绍新兴技术和监管科学的最新研究和进展。

EMA 近年来也积极召开不同层次的会议和学术研讨会,讨论监管科学的发展,2018 年10 月举办的多方利益相关者研讨会,促进了各利益相关群体共同思考欧盟药品管理局科学委员会和工作组面临的监管科学挑战以及机遇。2002~2018 年,英国监管科学创新中心(CIRS)一共召开了101 次研讨会,包括每年举办3 个国际研讨会,主题涉及监管战略与策略、监管科学中的利益相关者、监管科学的评估工具与标准、规范等,会议内容和成果写入研讨会报告并在 CIRS 网站上发表。

亚太地区监管科学论坛自2000 年起每年召开一次,旨在建立一个亚太地区的药物监管科学网络,加强对新药监管问题的相互理解,解决常见问题。该项目得到了国际协调会议(ICH)全球合作组的认可,成为监管沟通中的重要区域性举措。日本药品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同样组织了多种形式的监管科学学术会议,如日本医疗研究开发机构每年一次的“监管科学公开研讨会”,日本药学会监管科学部会的“四大主题学术论坛”(医药品监管科学论坛、食品安全论坛、医药品评估论坛、青年学者监管科学论坛,每个主题每年一次),监管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等。

话语内容是话语权的核心要素。目前,我国监管科学处在起步阶段,提高我国监管科学的国际话语权,关键前提还是大力推进监管科学理论探索和学术体系建设。此外,在全面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监管科学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探索中国路径、形成中国特色,对于充实我国监管科学话语内容,提升我国监管科学国际话语权至关重要。例如,中医中药在我国具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大量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和经验,探索中医中药监管科学理论具有广阔前景。因此,国家药监局积极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成立中药监管科学研究中心(研究院),正是基于这种考量。

对于构建监管科学话语体系,话语传播渠道和话语主体的身份及形象也非常重要。政府、公民和民间组织共同构成了话语体系的主要言说者,三者在话语权建构中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9 年,国家药监局组织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药监局信息中心和中国食品药品国际交流中心,创办《药品监管科学研究》,传播监管科学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和新业态;组织国内外院士和知名学者,开展了7 期“监管科学大讲堂”活动,分别就“首创新药和新诊断仪器的研发”“中国药品监管科学发展的路径思考”“纳米药物发展现状和监管科学的瓶颈问题”“肿瘤治疗的前沿与展望”“蛋白质组学驱动的精准医学”“干细胞等新兴生物技术发展趋势及未来监管需求”“化妆品风险治理及行业监管”等课题进行介绍;笔者代表中方,赴意大利出席第九届“监管科学全球峰会(GSRS)”;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国家药监局主动对接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组,统筹协调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及有关监管科学研究基地,积极参与科技部重大应急专项,重点围绕监管策略、应急体制、药物和疫苗研发,动态调研国内外科技应对新冠肺炎新进展,并形成多期专题报告,这些对于推动我国监管科学话语体系建设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然而,监管科学的话语体系建设不能仅仅依靠药监管理部门,随着我国监管科学的不断发展,经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专家学者等各方的积极努力,我国监管科学将会向世界发出更多声音,向世界讲好中国特色监管科学的故事。

第一作者简介

毛振宾,博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和国际合作司,一级巡视员。曾任大学教授、总农艺师;国家食品药品稽查专员兼药品安全监管司主要负责人;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稽查局局长等。近三年来专注药品监管科学创新和理论研究

芈月传 豆瓣 作者 | 南方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来源 | 格隆汇探雷区 比尔盖茨曾说过人造肉和犁是改变世界的突破性技术,人造肉引发的饮食革命不亚于几千年前的人类发明,人造肉未来的万亿市场会彻底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