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别慌!降准来了!万亿资金已经打包发货!

  • 2021-12-07
  • John Dowson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4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 〔2020年 第11号〕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抽取粮食加工品、食用农产品、食盐、乳制品、饮料、酒类、糕点、炒货食品总裁掠爱100天,狼图腾电影免费观看,影视律师,

大跌?别慌!降准来了!万亿资金已经打包发货!总裁掠爱100天,狼图腾电影免费观看,影视律师,

上周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视频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时,提到中国的货币政策会“适时降准”

今天收盘后,降准的消息已经落地:2021年12月1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1.2万亿人民币。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并不平静。某知名房企出现实质性债务违约,广东省政府火速派驻工作组;一天前,美国证监会SEC公布了落实《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最终实施规则,导致中概股的集体命运处于风雨飘摇的边缘;再之前一天,某知名共享出行头部公司确定在美国退市,转战港股市场……

今天从市场行情来看,跌得比较多,A股上证跌0.5%,深证跌0.9%,创业板指跌2个点,就连全天坚挺的沪深300到尾盘也翻绿了,只有上证50还是红色。港股就更惨烈,恒生科技指数收跌3.34%,创指数推出以来最低点位。

在我看来,这波下跌是承接了上周五美股的跌势,局部的下跌并不可怕;但当所有这些情况,房企违约、中概股至暗时刻、美股大跌、VIX(恐慌指数)蹿升……当所有这些情况都叠在一起的时候,总会造成一些恐惧。

所以,对于今天盘后立即宣布降准,也有不少人觉得有一种“火线降准”的味道。

然而面对2021年最后一个月,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陡然加大,叠加疫情反复、地缘政治风险高发,这次降准又显得意味深远。

那么这一波降准的长期逻辑是什么?对2022年的市场与我们的投资又会带来什么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盘盘。

1

“18个月”

我在之前很多文章中提到过,中国的货币政策存在一个大致18个月的周期。不妨回看一下过去5年之内的情形:

货币是经济运行的血液,货币宽松和货币紧缩就如同一个人气血不足和气血充盈,状态完全不同。我举几个例子。

2017年,货币环境是偏紧。那一年的主旋律是金融去杠杆——这是从2015年9月确立“供给侧改革”以来的一轮密集去杠杆高峰期。

2017-2018年这一轮金融紧缩在2018年上半年达到高潮,市场很痛苦。当时“蒙古大夫”、“离场论”等言论甚嚣尘上。

随着2018年6月MLF扩容以及7月份一次性投放5000亿MLF,标志着这一轮货币紧缩接近尾声,2018下半年市场还在跌,但预期已经开始好转了。

2019年的货币政策主旋律是宽松,市场从年初反弹,随后普涨。

按照18个月的周期,2019年底货币政策应该趋紧了,但是2020年初疫情突发,为了托底经济,中国的货币政策紧急放宽。同时期美联储承诺提供“无限的流动性”,欧洲央行也紧急放水。

是疫情打乱了货币政策的节奏。使得原本紧缩的周期之内,出现了一波宽松的小插曲。

那么这一波插曲持续了多久呢?

两个季度。

——事实上,从2020年二季度开始,中国的货币政策就逐渐转向偏紧了。像5月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到“不搞大水漫灌”,到7月国常会上提出“把好货币供应量的总闸门”等等。这些表态,标志着货币政策再度转向紧缩。

这一轮紧缩持续了18个月,从2020年中到2021年底。2021年其实中国的经济在这几年来看是偏弱的。甚至可以说,经历了一轮“小萧条”。

直观感受上,2021年下半年来很多人都在“比惨”——尤其是跟房地产沾点边的行业,都过得不怎么样。

数据来看,制造业PMI今年持续下滑,与2018年的情形类似。

而非制造业PMI也是类似,全年都在下滑。

GDP来看,今年经济增速会超过6%的预期目标,但两年平均增长是五点几,低于2019年6.1%的增速水平,跌破6%,进入到“五字头”。且,由于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3%,基数偏高,所以明年一季度经济增长压力很大。

近期,在11月19日人民银行发布的《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删掉了“货币总闸门”的表述。刚刚过去的周末(12月3日),李克强总理表示“适时降准”,这些都使得货币宽松的预期更加明确。

今天盘后,降准落地,即将释放1.2万亿资金——货币宽松之门打开

2

“好坏”宽松

货币宽松对经济的影响,为了方便理解,我把它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预测经济存在下行压力,提前预防,也叫“预防性宽松”。这种货币宽松是对未来经济走差的一个提前准备,我把它称为“坏的宽松”。

第二种是经济处于底部,为了刺激经济以更强劲的增长而实施的宽松,也叫“鼓励性宽松”。这种情况下大概率会使经济走出底部,迅速复苏,所以我把他称为“好的宽松”

2018年下半年的宽松,就是典型的“坏的宽松”——因为那一轮经济繁荣接近尾声,美国已经持续加息4次,全球金融市场风声鹤唳,企业苦不堪言——再不给宽松“放点水”就渴死了。

那么,对于当下即将开展的这一轮货币宽松,我们要问的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是:这一轮降准宽松,是“好”还是“坏”?

我的看法是:好坏参半。

或者更明确一点来讲,对于一些行业是利好,对于另一些行业不是利好。

好的方面:很简单,对于新经济绝对是利好。自从2018年美国搞事情以来,举国上下形成了一种发展高科技、核心技术自主化的共识,像芯片半导体等行业迎来政策顺风期。而在国家“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远期目标之下,与新能源相关的所有行业也是政策利好周期。如今,伴随着降准货币宽松,未来1年对于这些“政策利好”的行业而言,将是货币、信用、与产业政策三大因素的同频共振。

坏的方面:也很清晰。对于以房地产和基建为主的旧产能来讲,抑制是长期存在的;甚至部分互联网企业也将会被划入“旧产能”的范畴。因为,这些行业的无限膨胀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而这些社会问题的长期危害是不容低估的。不在赘述。

所以,即便降准了,对于这些行业来讲,只能说明最坏的日子过去了,但以前吃香喝辣的好日子,已经是过去时了吧……

当然,不可否认,这些里面承载了许多人的财富与旧梦想,但站在民族乃至人类共同体的角度,短期眼前利益与长期生存基础,还是要权衡的。

3

非农“神助攻”

这一轮降准,不得不提的是外部因素,也就是中美货币政策的时间差。

自加入WTO以来,中美的货币政策大体上是同步的,偶尔中国比美国迟1到2个季度。但是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打乱了中美货币政策的步调。

是的,彻底打乱。

中国在2020年初全民动员,迅速控制疫情,因而可以在2020年二季度货币稍微收紧;继而在2020和2021年这两年之内,基本上维持了偏紧的货币,为后续的货币政策预留了充足的空间。

但欧美在对应的相同时期之内,维持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所以到现在,当美联储开始讨论Taper(缩减购债)的问题,中国已经走完了“后疫情”的这一波紧缩周期。

记得在前不久的美联储发布会上,鲍威尔的表述中去掉了通货膨胀“暂时性”的说法,暗示Taper的力度会加大,且有望提前完成。所以,照此来看,这样美国未来接下来一段时期会是紧缩周期。

中国宽松,美国收紧,这“一紧一松”构成矛盾,对于中国来讲,第一是人民币有贬值压力,第二也存在资金外流的风险。

就在这紧急关头,来了一记神助攻。谁呢?

非农。

上周五,美国发布非农数据,11月新增非农就业人口21万,远低于预期的55万,连一半都不及。然而同期美国失业率创疫情以来新低4.2%,回到了疫情前的水平。

一边是有就业意愿的人口基本上都能找到工作,企业用工急缺,造成了失业率极低的状态;另一边是那些“宅男宅女”,没有工作意愿的人,死也不出去找工作,才导致了非农就业人口“扑街”——两者的背离史上罕见。。。

这样一来,美联储的处境就变得嬉皮了。鲍老爷子严肃的脸也绷不住了。如果按照非农来看,美联储应当继续维持宽松,撒钱,直到就业人口数量回到正常水平;然而从失业率来看,已经出现经济过热的迹象了,应当立即Taper(削减购债)。更何况通胀的达摩克斯之剑还在头顶上高悬。。。

说白了,有常识的人都能看得出来,即使继续撒钱,那些不工作的人依然不肯出来,他们会继续待在家里头,炒股炒币炒元宇宙。

但这个背离的数据,毕竟令原本几乎是板上钉钉的Taper(缩减购债计划)又生变数。而从这几日的国债收益率来看,非农数据还是意味着对美国经济看淡。覆水终是难收。

这对于中国这一轮货币宽松,实际上又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因为如果美联储接下来铁腕Taper的话,一收一放,中国的宽松货币很难达到效果;但美联储的Taper如果放缓的话,中国的货币宽松,将迎来比较友好的外部环境。大国崛起,一来靠自己不出错,二来要等对手失误。

4

有的在升起

至此,逻辑应该已经理清了。结论是三方面的:

宏观来讲,欧美覆水难收,中国实施货币宽松迎来难得的时间窗口。

中观来讲,一升一降,有的在衰落,有的在升起。以房地产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的旧产能将持续遭受政策压抑,而以新能源、5G(包括未来6G/7G)、数字化、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产能将获得政策加持。

微观来讲,紧紧抱住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行业,新能源、军工、半导体。

2021年,不少行业板块凄凄惨惨戚戚。然而就在前几天,一位知名经济学家总结今年的投资时却说:如果你选对了行业,你今年的投资就是一种“鲜衣怒马”的感受。

我把这句话套用到明年:2022年,如果你继续选对了行业,你的感受,依然将会是鲜衣怒马。

我的女朋友们,jumper2,叶倾天, http://www.webgnss.com/shangyedichan/xiezilou/47044.html

总裁掠爱100天,狼图腾电影免费观看,影视律师, 科创板即将迎来一家高科技公司——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纳微科技”),公司核心产品是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也就是纳米微球,主要涉及生物医药和平板显示两大应用领域。 高性能微球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