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的第一天,终于吃肉了! A股三大指数今日集体高开,总算没有再次上演低走的剧情,短暂的回落过后逐步拉升企稳。各种“茅”股回到舞台中间,比如: 此外,贵州茅台盘中涨2.65%,“锂电茅”宁德时代千劫火
小米(1810.HK)用自己的飞轮崛起千劫火
10月19日,小米官方宣布,小米无线充电首次跨过80瓦大关,打破全球手机无线充电纪录。此前全球市场最高无线充电技术为OPPO的65瓦。
早前,10月12日,小米发布“一指连”UWB技术。此项技术使用户可以精准感知智能设备的空间位置,就像“室内GPS”。当手机指向智能设备时,就能对应呼出控制卡片,甚至对准电视还能直接投屏。
无线快充与“一指连UWB”这两项技术的落地,标志着小米在手机与智能生活两大领域的硬核科技都取得了重大突破。而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这意味着“手机×AIoT”的未来战略图景更加清晰。
在近期花旗银行(Citibank)的分析报告中,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观点。认为随着中美之间关于手机芯片的争执甚嚣尘上,华为有可能退出高端手机制造领域,那么这块市场份额会被谁拿到呢?小米。
且不说他的假设(华为退出手机制造)是否成立,但是有一个错误认识必须指出——小米的崛起绝不是对华为市场份额的简单替代。
虽然这份分析报告对小米也给出了“买入”评级,但我更想郑重强调的是,小米和华为虽然都有手机制造业务,但,这两家企业绝对不属于同类公司。这份报告对小米这家公司的认知存在根本性错误。
我在这里指出,华为是通信设备制造及技术服务提供商,近期刚刚启动开发者生态项目(HMS),布局其软件生态;而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生活”为作为流量基础的互联网企业。两者的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和估值体系是截然不同的。
1 、小米的华丽转身
今年8月11日,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先生在北京总部小米科技园发表了“一往无前”的10周年演讲,并确立了“手机×AIoT”的战略以及“技术为本,性价比为纲,做最酷的产品”的三项铁律。
10月18日的央视新闻中,雷军先生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小米“坚持做一家科技公司”。
不可否认,此前不少人认为小米是手机与家用电器制造商。尽管小米从建立之初就坚持做技术做生态,但人们对小米“智能生活领导者”的江湖地位的认可,是从2018年战略路线调整才开始的。
2018年,小米开始调整自己的组织构架和产品结构,主要是两大动作。一,将小米和Redmi品牌分拆;二,推动IoT及生活消费品业务发展。其实在这里已经看到“手机+IoT”战略的雏形。
手机来讲,2019年上半年,Redmi产品组合已经完整覆盖了1000元以下到3000元档,小米品牌也从1000元覆盖到3000元以上价格档位,两个品牌成功有了比较完整的产品组合,多品牌战略已再次被证明有效。2020年,小米10系列和Redmi K30 Pro继续表现出色,带领小米手机ASP继续提升,小米的市场口碑也越来高,即使在疫情压力下,也同样表现优秀。
智能生活(也叫万物互联、智能家居,Internet of Things,IoT)来讲,事实上,小米的起步布局是比较早的。但初期阶段用户从不同的产品一点一滴接触小米的生态圈,有的是牙刷、有的是路由器、有的是电风扇,等等;此时无法构成协同与闭环。随着用户购买的家电数量到达某个临界点之后,量变到质变,协同效应会突飞猛进地增强。
回顾今年小米的股价,出现过两轮明显的上涨。第一轮是7月上旬,第二轮是8月下半月到9月初。特别是8月中旬开始的那一波上涨,股价从15涨到了26,几乎翻倍。
站在更长的时间周期来看,从上市以来到今天,小米的股价走势完美地走出了一个“圆底反转”的形态。而这背后,是市场对小米的战略从看不懂、不理解、不认可,到看懂、理解、认可,以及最后通过真金白银下注。
今年“8·11”大会上,小米推出两款爆款手机——和一款透明电视,从用户到资本市场开始认识到小米IoT战略的能量与增长空间。今天,在无线快充和“一指连”UWB两大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反映出小米的两点未来趋势:
(1)死磕硬核科技
(2)称霸智能生活
2 、死磕硬核科技
正如8·11大会上雷军先生提出的“三条铁律”其中的第一句话:技术为本。任何一家科技企业,没有过硬的技术,就仿佛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0月18日央视新闻联播的企业访谈节目中,小米创始人雷军接受采访。雷军旗帜鲜明地表示,坚持小米要做一家技术公司。“死磕硬核技术”,在硬核技术上的投入会越来越多。雷军透露,今年小米在技术上的投入会超过100亿元。
事实上,在推动硬核技术发展上,单靠一家企业是不够的,一定要有生态思维和系统思维。
小米除了自己“死磕”硬核技术之外,小米用“生态链”的模式,持续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投资孵化支持,号召大家一起干。“众人拾柴火焰高,小米1000多个产品背后其实是100多家公司一起做的,不单单是小米一家做的。”雷军说。
此外,通过在小米智能工厂的智能制造成果,小米帮助更多制造型企业实现智能制造的同时,也推动中国制造业实现智能制造升级,让智能制造进一步助力中国品牌在全球的崛起。
目前,小米产业基金已投资了超过70家半导体和智能制造的公司。可以预见,未来,小米将带领小米智能制造产业链,共同打造出国民级乃至世界级的电子消费产品。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新兴高端制造业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3、 称霸智能生活
曾经有人认为小米手机的发展模式是复刻全球其它高端手机的路线,例如华为copy苹果,小米copy华为等观点曾一度被传播。事实上,这是肤浅的看法。站在智能生活的角度来看,手机只是小米智能生态圈里面的众多入口之一。
根据亚马逊的“飞轮”理论,互联网企业的特征是,不论从任何一个入口进入,都能形成闭环,并且带来增长——具备了这样的特征,就可以成为具有高增长潜力的“飞轮”。亚马逊“飞轮”的三大入口分别是:Prime会员、Marketplace和AWS云服务。
对于小米而言,曾经有分析师引用亚马逊“飞轮”理论去分析小米的“手机+IoT”战略,认为小米的商业模式存在三个飞轮:
(1)智能手机
(2)IoT生态链
(3)互联网服务
以前,小米的三大飞轮对手机的依赖比较高。现在,随着智能家居的产品形态以及模式越来越丰富,三大飞轮的入口明显增加,呈现出遍地开花的态势。
特别是在“一指连”这样的魔幻黑科技落地之后,一部手机作为所有家庭电气设备的“指挥棒”,指到哪里,哪里变亮,指到哪里,哪里开机……手机作为流量入口的地位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加强。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8·11大会上,小米将原先战略“手机+IoT”的提法改成了“手机×AIoT”,当然一方面是对AI(人工智能)与硬核科技理念的强化,但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强调手机与智能生活之间产生的协同递增效应。
截至2020年二季度,小米连接设备数已达到2.71亿台,拥有5个及以上连接至小米IoT平台上的设备的用户数已达到510万户,小米已成为全球具有规模的消费级AIoT平台之一。
4、 小米的增长空间或许才刚被打开
近期,小米的成交量明显放大。最近一周,南向资金持续净买入小米,累积增持金额高达40.3亿港元。伴随着8月中旬那一波上涨,最近两个月小米的成交量明显放大。与8月11日收盘价15港元相比,截至今日,小米累计涨幅已经高达46%。
如果与9月2日的最高价26.950港元相比,这一波最大涨幅已经接近80%。说明真金白银正在密集下注小米。也说明,市场正在意识到,小米的估值逻辑正在发生改变。
此前市场是按照一家手机制造商来给小米估值;而站在今时今日,基于“手机×AIoT”的基础模式来看,小米是一家不折不扣的互联网公司。
互联网公司的估值,无非是流量和ARPU值。流量来看,小米目前具备手机和AIoT两大流量入口,其中手机随着产品换代升级,逐步朝着高端品牌的形象迈进;而AIoT,作为万物互联技术在家用领域的具体业态之一,具备高增长的潜力。
目前接入小米物联网的设备数量为2.7亿台,可见距离全民普及还有很大的空间;事实上,按照智能居家的理念,每个家庭接入小米AIoT的设备肯定不止一台,因此这个数字可能比14亿的人口基数高出很多很多。所以,AIoT有望成为未来流量浩浩洪流的入口。
随着这个流量起来之后,小米的第三个飞轮——互联网业务——有望进入收获阶段,ARPU值提升的逻辑也会在这里出现。也许,与当下卖手机和卖家用电器的收益相比,未来互联网业务的收益才是大头。
从产品更新换代到商业模式清晰明确化,再到估值逻辑发生变迁。这才近期资金开始密集下注小米、以及小米股价迅猛增长的真正原因。
千劫火 可参考,抄作业需谨慎! 作为市场上最专业的人士,冯柳的动作自然受到非常多的关注,在年报季度,各大公司公布的年报也是暴露了这位资管人的动作,今天就来看看冯柳的动作。 1、军工大减仓 在去年,冯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