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据港交所8月20日披露,推想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nfervisio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高盛,瑞银集团及中信建投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公本站
南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本站
1、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经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782,532,072.56元。经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公司2022年年度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不包括公司回购专户的股份数量)分配利润。本次利润分配方案如下: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85元(含税),不送红股,也不进行转增股本。截至2023年4月19日,公司总股本590,793,578股,扣除公司回购专户中的10,433,055股,以580,360,523股为基数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49,330,644.46元(含税)。
政务服务方面,近年来我国数字政府建设步入快车道,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积极探索数字政府的建设方式,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初具成效,据《2022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中文版)》报告显示,我国电子政务排名在193个联合国会员国中从2012年的78位上升到了2022年的43位,是全球增幅最高的国家之一。其中,作为衡量政府公共服务效率的在线,为“非常高水平”,近两年稳定在世界第一梯队。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全面推进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数字化智能化。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功能。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局出发,准确把握全球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和特点,围绕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等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2023年2月,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规划》提出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强化数字化能力建设,促进信息系统网络互联互通、数据按需共享、业务高效协同。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加强和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
纵观全年,从国家政策方向来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全国互通互认的意见》国办发(〔2022〕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2〕3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扩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范围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的意见》(国办发〔2022〕3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第十次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2〕37号)等多个文件不断出台,“便民利企”依然是主要核心要求。
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管理和服务,持续推进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相关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多地多窗多次”转变为“一地一窗一次”,全面推行“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免申即享”、“免证办”、“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等依然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还需要持续优化,坚持改革引领、数据赋能、整体协同、安全可控依旧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数字政府体系框架总体设计和实施的重要原则。
数据治理方面,国务院办公厅于2022年9月13日下发了《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从建设背景、总体要求、总体架构、主要内容、保障措施等五个方面对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进行了现状分析和建设指导建议。《指南》要求,加强数据汇聚融合、共享开放和开发利用,促进数据依法有序流动,结合实际统筹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政务数据平台建设,积极开展政务大数据体系相关体制机制和应用服务创新,增强数字政府效能,营造良好数字生态,不断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指南》提出,2023年底前,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初步形成,基本具备数据目录管理、数据归集、数据治理、大数据分析、安全防护等能力,数据共享和开放能力显著增强,政务数据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并提出了2025年的建设目标。
公共安全方面,平安中国建设同样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安城市建设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核心系统,已成为城市公共安全的必备要素和智慧城市的重要支撑。习总多次强调“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意义重大”。“平安中国”建设与每一个城市的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息息相关,城市公共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命健康的底线需求,关系到城市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关系到高水平“平安中国”的建设方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已成为推进“平安中国”建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工程。习总对新时代公安工作提出,要“把大数据作为推动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大引擎、培育战斗力生成新的增长点”。“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建设完善公安大数据感知体系、平台体系、共性应用支撑体系及智慧业务应用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城市管理方面,近年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在经过概念普及、政策推动、试点示范后,现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根据2023年1月发布的《IDC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情况及趋势分析(2022-2026)》报告,2022年中国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ICT市场投资规模为214亿美元。IDC预计到2026年,中国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ICT市场投资规模将达到389亿元人民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在此背景下,很多城市利用“一网统管”、数字化等新技术,为城市治理开辟新路径。南威深耕政务服务、公共安全、城市治理、生态环境等行业领域,打造南威“一网统管”,依托城市运行管理平台,打造“三融五跨”的城市运行体系,聚焦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公共安全、生态环保等场景专题建设,提高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2022年3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全面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的通知》,明确2022年底前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部分地级城市建成城市运管服平台,有条件的省、自治区建成省级“一网统管”城市运管服平台。2022年9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指南》中提出,在社会管理方面,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国家及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城市智慧治理,随着“一网统管”和“三融五跨”的提出,推动城市治理从单个行业部门到整个城市的综合治理转变。以浙江、上海、广东和四川为代表,各级政府构建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加速推动数字化转型。
社会运营服务方面,智慧城市作为数字技术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应用的重要载体,是各地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重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智慧城市试点超过700个(含县级市),所有副省级以上城市、95%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均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但仍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地级及以上的城市还未开展智慧城市运营。
近年来,中央、国务院及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等相关部委陆续出台城市建设和运营相关政策,在提升智慧城市数据运营水平、推进城市运管营理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市场化新运营模式、投融资机制等方面提出发展要求和政策指导,鼓励和支撑智慧城市运营,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2022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智慧县城;推行县城运行一网统管,促进市政公用设施及建筑等物联网应用、智能化改造。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县城建设,盘活国有存量优质资产,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2022年5月,民政部、中央政法委、网信办等九部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指出加强规划引领,重点规划社区治理、社区服务基础设施运营、公共事业管理(安防管理、物业管理、停车管理)等领域智慧化建设(改造)。探索智慧社区建设市场化运营模式,创新智慧社区建设投融资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合作开发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承接智慧社区建设项目运营,推进创新迭代。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对参与政府信息化建设、运营企业的规范管理。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落实运营者主体责任。
在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的基础上,以及国家政策加持的背景下,为更好地发挥智慧城市的民生价值,提升智慧城市的社会效益,开展智慧城市运营服务,已经成为智慧城市现阶段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稳定的经济增长及技术水平的提高,智慧城市市场规模日益扩大。根据中国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的数据,截至报告期末,预计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紧跟国家政策对政务服务改革的要求,专注于数字政府领域解决方案和服务供应商的战略定位,大力开展政务服务应用创新,结合数字政府建设发展趋势、国家政策要求、地方需求以及考核要求等,以福建省、河南省、佛山市等地为示范基地,打造了“码上办、马上就办”、“一件事一次办”、“一业一证”、“数字身份空间”、“数字参谋”等政务服务新模式,同时推进政务数据应用与社会数据的融合、打通,通过数据要素的价值转化和应用,激活政务数据要素潜能,释放数据内在价值,实现行业数据服务模式和数据服务内容创新,政务数据与场景需求的精准匹配,为多行业和跨场景应用提供多样化的数据产品支撑。
公司依托融合AI的苍穹大数据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对政务服务的事项、办件、评价、大厅、材料、自助终端等业务领域数据进行标准化模型分析和设计,沉淀政务数据模型、智能推送算法、政务行业知识图谱;通过融合星罗人工智能平台的算法引擎、智能引擎、推荐引擎等,将公共技术、数据应用、智能化应用、系统集成等需求以标准化、能力化、服务化为主要方式,形成政务服务平台的AI技术支撑能力,为公众、企业提供“惠企政策免申办”“智能审批AI办”“企业事项就近办”“工程审批无纸办”“材料提交免证办”等智能化服务,实现AI审批、精准推送、主动服务,全方位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政务服务办事体验。
在政务市场拓展方面,公司持续加快市场横向布局纵向延伸,开拓行业新业务领域,目前公司政务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案例已覆盖全国30个省份,256个地市,直接服务公务人员超1000万人、企业超500万家、社会公众超3亿人,核心产品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
未来,公司还将重点围绕强化政务服务公共基础支撑能力、创新政务服务应用场景、升级政务服务各类智能化应用,加强政务数据共享共治融合,持续通过技术创新驱动,让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利、政府部门审批更加高效。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围绕“一件事一次办”、“秒批秒办”、“跨省通办”、“免申即享”、“一业一证”等创新场景应用落地打造,助力数字政府建设。政务中台围绕“生态服务、运营服务、应用服务”,以不同场景视角为切入点,以政务中台为核心,以产品融合插件化、业务沉淀模板化、交付实施轻量化、平台运行高可用、生态管理可运营、运维管理全自动等方向作为研发重点,全面夯实、提升政务中台的基础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基于政务中台的服务能力,深化“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改革,在以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为主的政务服务一体化能力基础上,构建福建省“码上办、马上就办”政务服务管理平台,该平台以福建码为载体,通过建设全省统一的一件事服务应用、个人和企业专属数字空间作为全省政府证照应用的基础支撑,打造“扫码办事”的模式,全面提高政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形成“码上办、马上就办”数字政务服务新模式,得到国办、省领导等认同,并《以“码上办”落实“马上就办”,创新政务服务新模式》简报全国推广。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落地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四期项目、河南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豫事办”建设项目(二期)、福建省惠安县智慧城市项目等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在现有区块链证照通产品基础之上,围绕国家对推进政务服务移动端办事“掌上好办”、“跨省通办”、“无感漫游”,进一步推进电子证照扩大应用领域和互通互认等要求。对热点证照、材料等可信文件的应用能力进行提升,强化电子证照应用支撑,扩大电子证照应用领域,提高以政务一码为核心的用证授权体系服务能力;拓展政务服务的区块链应用,形成为业务支撑的政务服务区块链应用解决方案,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身份,为政务服务产品线提供链信任体系;同时围绕证照通中的证照赋码、用证等能力进行提升,推出数字身份空间产品,通过个人电子身份证、企业营业执照为身份信任源点,全面关联个人、企业常用电子证照的相关信息,并建立数字身份的查询、核验、授权、亮证等应用体系,围绕场景打造、码管理能力进行提升,构建码上入厅、码上申报、码上取件等一系列“码上办”应用场景,面向全社会提供个人、企业身份与数据授权应用模式,实现“一人、一企、一空间,一次核验、一码通政”的建设模式。在报告期内公司落地了河南省周口市一体化电子证照综合管理系统、湖北省恩施州电子证照升级建设项目、邯郸市行政审批局证照用印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河南省信阳市企业码服务平台等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创新拓展电子证照共享应用场景,打造山东省枣庄市“无证明城市”项目标杆。凭借出色的技术创新性和典范的实践代表性,2022年1月,该项目入选山东省大数据局评定的“2021年度省级大数据创新应用优秀解决方案”;2022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发布的《电子政务工作简报》中,宣传报道了枣庄“无证明城市”的经验做法;2022年7月,该项目荣获中国信息协会颁发的“2022数字政府创新成果及实践案例”,并在同年11月入选2022中国互联网大会数字化转型案例。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参与行业顶层设计、推动行业发展,在行业证照标准编制参与方面,2022年主导编制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卫健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药监局等7个国家部委的52份电子证照标准(其中22份已发布)。
报告期内,公司加强了数字政策和发展趋势的研究,持续聚焦数字政府核心平台的能力打造。在政务中台、数据中台、城市通、云协同等公司已有产品体系的基础上,以“一网协同”为核心,以满足政府数字化转型需求为导向,通过提升协同应用业务处理能力、剥离底层技术框架、全面提升技术底座能力,打造融合PC、移动两端的业务应用协同能力,研发了具备低代码开发、零代码轻应用开发等核心能力的“一网协同”平台,将“一网协同”打造成为“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等三网合一的共同技术底座,作为各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引擎。通过“一网协同”平台的应用生态、技术生态、运营生态能力,横向可覆盖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等多业务范畴,纵向可覆盖省市县多层级,从而形成数字政府的新生态模式。在打造数字政府核心能力平台的同时,公司还基于在数字政府领域近20年的深厚沉淀,依托“一网协同”的已有客户群,积极开展“服务可订阅”模式实践,报告期内,公司已在福建各省厅以及莆田、泉州两个地市推行云协同的“服务订阅+”模式。目前,公司已与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科学技术厅、福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福建省商务厅、福建省教育厅等33家单位签订服务订阅合同。服务订阅模式已经获得省厅、泉州、莆田等地客户的认同,订阅模式推广已初见成效,“服务订阅”模式初步成型。
报告期内,公司打造的“基于信创环境的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方案入选了2022年福建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解决方案项目名单。公司参与编写的团体标准T/CESA9081-2022《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应用软件调用办公软件技术要求》,于2022年5月被收录至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成果库、“云协同综合办公平台”产品被收录至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图谱,通过该平台创新机关内部政务应用“一网协同”管理模式,推进数字政府的转型升级。
公司持续在大数据治理产品领域发力。报告期内,重点打造了“政务服务数据治理平台”。该平台以助力政府打造“智能治理型数字政府”为目标,坚定走“政务服务+数据应用”的发展路线。聚焦政务信息化业务在数据方面的融合创新和智能协同治理需求;不断加强数据技术与政务业务的产品融合;强化对拳头业务领域与场景的智能供给能力;推动政务服务数据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提高决策科学性和行政效率。该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了政务数据的智能调度、智能筛选、供需精准匹配、智能建模、数据开放等应用场景。平台的产品化程度较高,能持续支持生态合作伙伴“被集成”的产品战略目标。打造政务服务领域的治理“数智”内核,推动政务服务业务科学发展;推进政府治理智能化、政府行政高效化,促进公共服务便利化、社会治理化。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加强“营商通企业服务平台”研发工作。2022年5月31日,国务院以助企纾困为核心,印发了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了六个方面33项具体政策措施及分工安排。营商通企业服务平台是当前国家政策风口产品,以“打造营商环新高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致力于“聚焦政府资源,以业务为导向、以数据为牵引、以模型为输出、以场景为呈现,构建政府与企业新型政商关系”,平台以“小场景、大牵引、成体系”的数智化理念,运用大数据和AI智能驱动打造政策智能匹配、精准推送、决策树审批、沙盘推演、诉求智能分拨、资源自动匹配、空间自动撮合、企业外迁自动预警等多个智能化场景,打造了政策服务、资金扶持、资金监管、企业画像、企业诉求、企业合规、产业服务、人才服务、投融平台、精准招商等十大子产品,公司通过对平台功能的不断完善,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布局。公司承建的“宝安区亲清政企服务直达平台”受国办印发的《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简报》高度评价,并将该案例作为全国标杆进行推广。报告期内,公司布局运营模式落地项目,在精准招商板块提供招商背调报告服务,持续积累招商数据,形成可服务可运营的数据资产。整体营商通产品推广势头良好,逐步成为公司的拳头产品。截至2022年末,该产品已经在前海、宝安、仲恺、佛山、德阳、漯河等十几个城市推广。
随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终结,政府持续大力发展经济,经济调节工具成为刚需。各地政府着力筹建经济数据一体化平台,助力地区经济发展。公司研发“经济数据一体化平台”产品,构建“1+2+N”的功能架构体系,包括一个经济数据能力平台、两个应用系统(经济运行监测系统、高质量发展绩效管理系统)、N个模型及智能场景(经济运行风险监测、产业链企业识别、企业产研能力评估和产业发展分析研判、产业链优质企业招商、企业健康发展等智能场景)。
其中,经济运行监测系统围绕社会经济、产业监测、项目推进、营商环境等经济运行指标体系,开展宏观经济分析,全面、准确、及时的掌握地区经济运行情况,结合地区重点产业分布、产业营收、龙头企业的情况,依托平台的大数据分析算法能力,构建分析预警模型,预警经济运行风险,预测产业发展态势,为稳固本地经济增长提供支撑,有效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进程。以微观企业视角,勾画企业画像信息,结合企业经营环境,综合评估企业创新、盈利能力,洞悉企业发展水平,促进企业在经营生产过程中又好又快发展。高质量发展绩效系统通过抓取经济数据能力平台数据,围绕综合质效、经济新动能、创新发展等一、二、指标,按季度、年度动态评估考核各地区经济增长、项目带动、激发内需、科技创新等方面工作情况,为高质量完成全年各项指标任务提供了载体和抓手。
公司持续保持在监督产品领域的引领地位,创新研发了“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平台以村社组织及其干部行使党委政府委托管理公共事务和直接管理村级集体事务的公权力为监督内容,围绕村级工程、劳务用工、资产资源、救助补助、村级采购、印章服务等6大高频事项,以数字化改革推进监督提质增效、下沉落地,打造基层公权力线上全程运行实时监督、异常信息实时预警、群众诉求及时处置的基层数字化监督新场景。以“算力”补充“人力”,打破信息孤岛,智能化碰撞分析数据信息,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依托大数据应用,通过自动比对、数字碰撞,提升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与效率,有效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提高了政府的公信力,促进了基层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习总在中央纪委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强调强化基层公权力监督不仅是落实上级要求的任务,也是巩固生态的有效路径,更是保障群众利益的现实需求。基层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末梢神经”,必须坚定落实上级要求,全面加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体系,夯实基层基础,破解“监督责任不落实”问题,构建“横向到边”的监督网络和“全域覆盖”的监督格局。该监督平台是构建基层监督体系的核心产品,未来将进一步在全国进行推广。
城市运营方面,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公安大数据专家,以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应用为核心,聚焦数据融合共享与集成创新应用,专注于智能感知设备数据采集传输与治理、视频图像AI中台与数据中台、警务实战应用产品的研发,为智慧公安建设提供集实战警务、民生警务、规范警务、人文警务为一体的产品和综合解决方案,助推警务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目前,公司承建的项目已覆盖中央到地方5级公安机关,直接服务地市级公安机关超3个、县级公安机关超100个、公安派出所超500个。
公司通过对数据采集、接入、传输、处理、组织、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构建公安数据中台与组件产品体系,建设大数据服务中心,为各类警务实战应用服务提供支撑。产品主要涵盖数据采集传输、数据治理、数据集成、数据跨网交换及数据服务(包含标签中心、关系中心、轨迹中心、布控预警中心)等软件平台,已在多地、多层级公安机关应用推广。
公司打造集视频图像解析、多硬件算力管理、多厂家算法管理、多场景任务调度、统一资源管理、统一服务接口等为一体的视频图像AI中台,通过构建视频图像中的局部与全局信息,对时空层、语义层、任务层等度的特征进行解析,融合人脸、车辆、、步态等超10种算法引擎,生成不同场景下的多模态结构化信息,为公安大数据平台及各警种业务系统提供视频智能应用组件服务。根据市域社会治理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相关政策要求,进一步加强公安和其他政府部门之间的视频图像共享服务,提高不同行业的视频图像智能分析与应用能力。该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公安、海洋、政务等实战场景,在多个项目中实现了超10000路视频图像解析,助力福州市公安局、泉州市公安局实现算法、算力在不同场景、不同时段、不同任务,跨层级、跨区域的按需调配,满足上万路人像解析、人像聚档、视频结构化、车辆二次识别需求。未来,公司将结合公共安全领域实际场景需求,构建多样化轻量级AI边缘计算设备,研发人、车、物、行为等特色算法模型,持续加大对视频图像智能化创新应用研发投入力度。
新警综平台依托公安大数据平台,采用微服务架构,推动信息化建设模式由传统的“竖井化、烟囱式”向“分层解耦、开放共享”转变,构建公安基层基础业务全覆盖、全流程的应用体系和知识图谱,提供场景化执法办案、社区警务、执法监督、信息采集等“一站式”智能应用支撑,实现大数据精准赋能。通过动态授权、业务鉴权等机制,将公安大数据平台的服务能力精准嵌入基层基础业务流程中,满足基层民警按需使用大数据的需求。
警务中台高度整合凝练各警种业务工作需求,提取基层工作共性,构建警务工作标准件及警务消息总线,通过图形化配置工作,将每项业务制作成标准件,让民警清晰地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依托大数据中心数据汇聚、治理、分析等能力,从多警种业务整合、多场景建模分析、警务标准化流转、全过程分析考核四个维度切入,有效解决基层工作繁重、标准不足、考核困难、赋能匮乏等四大核心痛点。
公司根据国家市域社会治理建设政策要求,深度开展警种与基层派出所业务研究,研发各类创新应用,不断提升定制化产品业务能力。从预防到处置,充分将防范公共安全风险和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平与“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升级融合,强化大数据建模应用,精准分析安全风险隐患,提高公共安全预防精度和处置的实效性。深化社会治安防控平台、反诈预警劝阻、执法办案中心智能管理等业务警种应用系统开发;以服务预防警务为核心,加强基层派出所创新实践研究,强化警务网格与社区网格业务融合,构建涵盖社区警务、辅警勤务、群防群治的社区警务新模式;围绕社会治理基本要素,延伸开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业务应用,深化研发数据化治理、网格化管理、移动化协同的多网融合社会治理平台。
智慧政法方面,公司专注于政法、检务、法院、司法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应用研发及建设服务。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创新提出“人工智能+政法”系列解决方案,在政法跨部门协同、智能辅助办案、政法监督和法律监督等行业细分领域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公司以人工智能基础平台及AI智能算法为底座,通过推动“数+模型+AI”形成行业沉淀,支撑政法监督与法律监督等应用场景。目前公司政法产品已覆盖山东、海南、福建、湖北、河南、重庆等省份数千家政法用户,政法协同己形成核心竞争力。具体如下:
政法跨部门协同办案平台打通政法各部门现有办案系统的信息传输通道,结合AI智能算法、智能搜索、标签体系、图谱技术,打造智能化的“政法办案协同”新能力,从而实现跨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业务协同办理、办案流程再造,节约大量办案时间和成本,有效提升执法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市域治理平台通过人工智能自动分析,全方位、多角度地对社会稳定、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等多个维度进行实时监控、研判预警,进一步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智能辅助办案系统贯穿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各单位,通过制定以审判为中心的公检法司统一的刑事案件证据标准指引,规范侦查、起诉、审判活动,辅助政法委对各单位办案流程进行监督与管理。执法监督平台辅助各政法单位协调联动、狠抓整改、高效运作,实现自查自纠全覆盖、狠抓害群之马、靶向整治顽瘴痼疾、解决人工管理弊端。
公司创新研发智能线上矛盾化解系统,实现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多元化解、智能化解,系统拥有的海量法律大数据对于社会治理的底层逻辑有重大意义。该系统是法律类人工智能垂直领域最符合运用ChatGPT技术的科技产品之一,采用ChatGPT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用户输入纠纷描述,系统就能够自动检索并整理相关的法条和案例,并能给出简明扼要的摘要和评价。特别是结合了搜索引擎的ChatGPT4,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优化,能够适应不同的法律领域和场景,更大程度地实现智能调解的准确性,确保调解成功率,解决基层调解人员的不足,有效化解基层矛盾,减少事件。
检察院检察监督与管理平台通过“内部监督+外部监督”两手抓形式,梳理数据需求和对应的应用场景,以“数+模型+AI”整体架构搭建“刑事监督、民事监督、行政监督、公益诉讼监督”四大监督体系,实现侦查监督工作与公诉工作的有效衔接,规范司法行为、深化司法公开,实现检察工作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非羁押人员监管平台在非羁押人员动态监管机制基础上,运用物联网等技术,增强安全监管力度,为办案质效提升与非羁押人员保护提供双重保障,实现非羁押诉讼工作管理信息化、智能化、规范化。认罪认罚同录系统辅助认罪认罚案件办理,实现同步录音录像,简单便捷、稳定高效、实用安全。系统既可采集各院认罪认罚同录办案具体信息,也可分析各类案件核心指标趋势,为检察监督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有利于检察机关进一步主动规范、约束检察履职行为,深入推进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机制建设。
法院廉政风险防控系统强化数智融合,实时动态预警提示审判执行中的风险点,实现审判执行权力运行监督的“近距离、可视化、全天候”,助力廉政风险精准防控,让司法权运行的每一个流程节点全景式展现,为法院廉政监督做出了示范作用。代表委员联络系统通过数据挖掘,语义分析来展现代表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实现代表委员意见建议工作全程留痕、精确跟踪、快速反馈以及深度应用,全方位接受监督,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提高代表委员办理工作的信息化和规范化水平。
行政执法综合管理平台通过整合与共享各级执法机构的信息资源,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数据交换、数据资源、运行集控”基础支撑平台,实现跨层级、跨部门的网上联合执法、综合行政执法,解决执法业务在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之间的协同、共享等问题,规范行政执法业务,增强行政执法透明度,全面提升行政执法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智慧监狱系统通过整合大数据平台、综合业务平台、指挥作战平台、物联网智能管控系统和智慧感知平台的信息资源,实现对监狱数据智慧化分析研判,推动监狱安防信息化水平,打造新时代“智慧监狱”。
报告期内,在城市管理领域,公司积极进行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创新以及城市治理行业应用软件产品研发,形成了以一网统管、城市通、智慧、智慧住建为核心的城市治理数字化产品,助力城市管理者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城市治理领域的应用,将人工智能嵌入城市治理的过程中,实现其在各种城市治理具体领域赋力,加快城市治理智能化的变革创新。截止目前,公司已实现人工智能的智能语音、智能视频识别、人脸识别等场景与城市治理的融合应用,且服务案例已覆盖厦门、青岛、泉州、德阳、漳州、驻马店等20余个城市,服务民众超5000万。未来,公司将持续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治理中的应用,借助人工智能的核心算法优势和海量数据支撑,助力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一网统管”是城市治理的智慧中枢,按照“三融五跨”的整体思路,打造态势全面感知、趋势智能研判、资源统筹调度的“1+1+N”的城市治理综合平台,汇聚城市运行、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应急处置等城市管理多个业务范畴,按照“上报、受理、分拨、处置、审核、办结”的全流程处置事件,形成省、市、县、镇、社区、网格的六级联动的指挥体系,实现全域治理“可观、可管、可指、可防、可研”,基于AI技术的智能化赋能,通过RPA、算法训练、智能派单、智能分类和相似案例推荐等手段为客户实现“智能协同,高效处置一件事”。一方面,不断升级迭代包括物联中台、AI中台、数据中台、轻应用构建平台在内的数字底座;另一方面,聚焦城市治理、社会治理、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等智能化场景打造,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城市通是提供城市综合服务的移动端服务平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汇聚政务、公安、交通、医疗、教育、社区、民生等惠民服务,以一个BIGAPP实现业务通、政务通、数据通、证照通、支付通、便民服务通,让市民享用政务服务、城市功能服务像“网购”一样方便,通过一个APP畅享城市所有服务。
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为支撑,纵向对接国家平台、省级平台的相关应用系统,联通县(市、区)平台,横向汇聚共享城市管理相关部门数据资源,是具有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测预警、监督考核和综合评价等功能的城市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公司通过加强物联网、视频中台等底座能力开发以及强化智慧市政、智慧排水、智慧公园、智慧路灯等城市管理行业应用,建立健全具有本地特色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智能化应用场景,打造实用、管用、好用的城市运管服平台。
公司通过利用物联网、视频中台等底座能力开发以及深度融合业务建设智慧市政、智慧排水、智慧公园、智慧路灯等城市管理行业应用,建立健全具有本地特色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智能化应用场景。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城市数据进行度分析和算法预测,有效地对城市问题进行提前预判和预警,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借助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可以快速响应并处理感知设备上报的以及市民反映的问题,如人流拥堵、设备损坏、违规占道、环境污染等,提高管理效率和市民满意度。利用平台运行和大数据分析,预测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科学制定和合理布局城市规划和管理策略,以实现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城市建设。
公司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全面建立以“芯片+数据+算法+模型”为核心的技术融合,构建基于BIM模型的“1中心、1平台、1大脑”的指挥调度防控云平台,实现房屋安全信息“智能采集、高效报送、精准分析、智慧预警”一体化管理,确保对房屋建筑安全信息的全面掌控以及监管业务流程的高效协同。
公司聚焦环保、水利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提升,针对行业现状,公司创新性提出“非标准样本集AI应用体系研究”,构建AI新理论体系,将人工智能作为工具,充分提炼行业场景的特殊性,细分行业场景,在满足需求情况下降低智能计算频次,针对行业不同监视对象,建立自动化的“巡航-截图-回传-标注-存储”的行业视图数据集智能收集体系,以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作为重点,以“算法模型”为核心,开展算法模型评价体系的研究,通过PDCA螺旋积累不断提高算法模型的识别精度和准确度。同时,公司以AI应用为锚点,以环保、水利场景为驱动,以场景创新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升级、产业增长的路径,打造环保水利行业专属AIoT智能运行引擎(VUE),构建AI体系化、场景化能力。
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强非标准样本集AI应用体系研究,坚持“2体系+1平台”研发,即构建“非标准场景下AI任务评估体系”、“非标准场景下模型质量评估体系”两大体系以及研发自动化AI平台,实现预置点自动化收集、模型粗筛、AIGC数据集生成、数据集半自动标注等功能,建设AI自动化流程新理论体系,打造多模态AI融合应用,赋能环保、水利行业的人工智能应用不断发展。
在社会运营服务领域,公司聚焦政府关注、政策支持的新兴业态板块,结合公司目前较为成熟的运营产品及服务,深化发展社会服务运营,通过制定运营机制、搭建运营体系、提炼服务标准、探索运营模式等运营举措,赋能“一网统管”、“一码通城”以及智慧城市细分行业产品形成差异化竞争能力,通过架设政、社、企、民互动桥梁,建立场景应用、资源共享、商业价值运营连接,形成一体化社会服务生态。
依托“一网统管”拳头产品,深入开展体系规范建设、应用场景运营、平台运营服务、数据运营服务,形成社会服务长效运营机制,同时将停车运营、社区运营、园区运营等,作为“一网统管”产品可落地运营、实战场景化的有效补充,形成产品差异化亮点,以运营提升产品竞争力。
围绕“i厦门”、太仓“太融e”、青岛“一码通”等城市服务入口标杆案例,提炼运营服务标准,打造标准运营服务模式,深度挖掘城市服务商业场景,形成运营服务变现清单,同时通过搭建运营闭环生态,引入第三方合作伙伴,探索“建设+运营”一体化落地模式,推动政府城市公共服务资源运营授权,实现传统项目“输血”模式向可持续“造血”模式转变,实现运营服务能力可复制。
聚焦智慧、智慧住建两大智慧城市细分领域,围绕场景应用、资源共享、公众服务,深入开展社会运行服务,通过搭建“体系规范、考核机制、管理制度、运营服务”等九大标准运行体系,为政府实现条块融合、构建统一服务体系提供运营支撑,赋能实现公共服务普惠化、城市运行管理精细化、数字生活智能化。
(1)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
1、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2022年度,公司营业收入173,966.29万元,同比上涨1.3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789.04万元,同比上升3.8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802.68万元,同比上升17.28%。
2、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南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南威软件”)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于2023年4月19日在福建省泉州市丰海路南威大厦2号楼22楼会议室以现场会议结合通讯表决的方式召开。本次会议已于会前以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提前通知全体参会人员。本次会议由董事长吴志雄先生主持,应出席董事6名,实际出席董事6名,公司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的召集、召开和表决程序符合《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合法有效。本次会议形成以下决议:
经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782,532,072.56元。同意公司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不包括公司回购专户的股份数量)分配利润,向公司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85元(含税),不送红股,也不进行转增股本。截至2023年4月19日,公司总股本590,793,578股,扣除公司回购专户中的10,433,055股,以580,360,523股为基数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49,330,644.46元(含税)。在实施权益分派的股权登记日前公司总股本发生变动的,公司拟维持每股分配比例不变,相应调整分配总额。
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收益,合理利用自有资金,在保证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业务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暂时闲置自有资金,增加投资收益,保障公司及股东的利益。同意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使用最高额度不超过人民币8亿元的暂时闲置自有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使用期限自公司董事会通过之日起12个月内循环滚动使用。
公司本次计提的各项减值准备基于谨慎性原则,依据充分,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相关规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后能够更加公允地反映公司的资产状况,使公司资产价值的会计信息更加客观公允和合理。
为满足公司经营资金需求,公司及子公司拟向相关银行申请综合授信额度,综合授信额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各种类型、银行承兑汇票、保函、保理、信用证、押汇、国际国内贸易融资业务、票据贴现等综合授信业务。具体情况如下:
授信额度不等于公司实际融资金额,授信起始时间及额度最终以银行实际审批情况为准,具体融资金额将在授信额度内视公司运营资金的实际需求和《公司章程》规定的程序来合理确定。授信期限内,授信额度公司可循环使用。
同时,公司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在银行授信总额度不变的情况下办理具体事宜,授权公司/子公司经营管理层签署办理授信的相关文件,授权期限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1年。
为支持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日常经营发展,满足其流动资金需求,公司决定为其银行授信进行担保,本次担保事项风险可控,不会对公司的正常运作和业务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符合相关法规以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未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董事会同意为子公司的综合授信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实际担保金额以公司与银行签订的担保合同为准。董事会提请股东大会授权公司/子公司经营管理层在不超过上述授权范围内签署本次担保的有关文件。
因原20名激励对象因个人原因离职,董事会决定取消上述激励对象资格,并注销其未获准行权的全部股票期权72.66万份。同时,根据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公司2022年度财务报告出具的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2022年净利润较2020年下降13.03%,公司2022年业绩未达到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规定的首次授予股票期权第二个行权期业绩考核目标,因此董事会决定按照激励计划的相关规定对其他207名激励对象已授予但未获准行权的460.924万份股票期权进行注销。综上,本次注销股票期权共计533.584万份。
公司独立董事将在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上报告其履职情况,《公司2022年度独立董事述职报告》详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南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3年4月19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和第四届监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注销部分股票期权的议案》,现就相关事项说明如下:
1、2021年4月2日,公司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第四届监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公司
2、2021年4月6日至2021年4月15日,公司对首次授予激励对象的姓名和职务在公司内部进行了公示。在公示期内,公司监事会未收到与首次授予激励对象有关的任何异议。2021年4月16日,公司监事会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上披露了《监事会关于公司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激励对象人员名单的核查意见及公示情况说明》。
3、2021年4月21日,公司召开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并通过《关于公司及其摘要的议案》《关于公司的议案》以及《关于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办理股权激励相关事宜的议案》。公司随即披露了《关于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内幕信息知情人买卖公司股票情况的自查报告》。
4、2021年4月21日,公司分别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和第四届监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向激励对象首次授予股票期权的议案》,确定2021年4月21日为首次授权日,授予264名激励对象1,426.62万份股票期权。公司独立董事对第四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审议的相关事项发表了独立意见。
5、2021年6月10日,公司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办理完成了《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首次授予权益的登记工作。
6、2021年8月3日,公司召开了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及第四届监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首次授予股票期权行权价格的议案》,公司独立董事对相关事项发表了独立意见。
7、2022年4月27日,公司分别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和第四届监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注销部分股票期权的议案》,公司独立董事对相关事项发表了独立意见。公司已于2022年7月20日完成该部分股票期权的注销业务。
8、2022年8月1日,公司召开了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及第四届监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首次授予股票期权行权价格的议案》,公司独立董事对相关事项发表了独立意见。
9、2023年4月19日,公司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和第四届监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注销部分股票期权的议案》,公司独立董事对相关事项发表了独立意见。
1、根据《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之“第十三章公司/激励对象发生异动的处理”之“二、激励对象个人情况发生变化的处理”的规定:“(二)激励对象因辞职、公司裁员而离职,激励对象已获准行权但尚未行权的股票期权终止行权,其未获准行权的股票期权作废,由公司注销。”因原20名激励对象因个人原因离职,董事会决定取消上述激励对象资格,并注销其未获准行权的全部股票期权72.66万份。
2、根据《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首次授予股票期权第二个行权期业绩考核目标为:以2020年度净利润为基数,2022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45%。根据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公司2022年度财务报告出具的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2022年净利润较2020年同比下降13.03%。因此,公司2022年业绩未达到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规定的首次授予股票期权第二个行权期业绩考核目标,根据《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之“第八章股票期权的授予与行权条件”之“二、股票期权的行权条件”的规定:“公司未满足上述业绩考核目标的,所有激励对象对应考核当年可行权的股票期权均不得行权,由公司注销。”董事会决定按照激励计划的相关规定对其他207名激励对象已授予但未获准行权的460.924万份股票期权进行注销。
综上,本次注销股票期权共计533.584万份,董事会将根据公司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对董事会的授权按照相关规定办理本次股票期权的注销手续。
本次公司股票期权的注销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不会影响公司管理团队的稳定性。
经核查,我们认为:公司本次注销部分股票期权事项符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以及《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的相关规定,所作的决定履行了必要的程序,不存在损害公司股东利益的情况。因此,我们一致同意公司注销部分已授予但未获准行权的股票期权。
经审议,监事会认为:因公司原20名激励对象离职及2022年业绩未达到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规定的首次授予股票期权第二个行权期业绩考核目标的原因,公司对已授予但未获准行权的股票期权进行注销,相关审议程序合法有效,符合《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及《2021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的相关规定,同意本次注销部分股票期权事项。
截至本法律意见书出具日,本次注销已根据《管理办法》《公司章程》以及《激励计划(草案)》的有关规定取得了必要的批准和授权;本次注销的原因及数量符合《管理办法》《公司章程》和《激励计划(草案)》的相关规定。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采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络投票系统,通过交易系统投票平台的投票时间为股东大会召开当日的交易时间段,即9:15-9:25,9:30-11:30,13:00-15:00;通过互联网投票平台的投票时间为股东大会召开当日的9:15-15:00。
涉及融资融券、转融通业务、约定购回业务相关账户以及沪股通投资者的投票,应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等有关规定执行。
以上议案已经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第四届监事会第二十次会议、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及第四届监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相关决议公告和议案内容详见2023年4月20日、2022年7月13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证券时报》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一)本公司股东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股东大会网络投票系统行使表决权的,既可以登陆交易系统投票平台(通过指定交易的证券公司交易终端)进行投票,也可以登陆互联网投票平台(网址:进行投票。首次登陆互联网投票平台进行投票的,投资者需要完成股东身份认证。具体操作请见互联网投票平台网站说明。
(二)持有多个股东账户的股东,可行使的表决权数量是其名下全部股东账户所持相同类别普通股和相同品种优先股的数量总和。
持有多个股东账户的股东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络投票系统参与股东大会网络投票的,可以通过其任一股东账户参加。投票后,视为其全部股东账户下的相同类别普通股和相同品种优先股均已分别投出同一意见的表决票。
持有多个股东账户的股东,通过多个股东账户重复进行表决的,其全部股东账户下的相同类别普通股和相同品种优先股的表决意见,分别以各类别和品种股票的第一次投票结果为准。
(三)同一表决权通过现场、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络投票平台或其他方式重复进行表决的,以第一次投票结果为准。
(一)股权登记日收市后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分公司登记在册的公司股东有权出席股东大会(具体情况详见下表),并可以以书面形式委托代理人出席会议和参加表决。该代理人不必是公司股东。
为保证股东大会的顺利召开,公司根据股东大会出席人数安排会议场地,减少会前登记时间,出席本次股东大会的股东及股东代表需提前登记确认。
出席会议的股东须持本人身份证、股票账户卡;委托代理人须持本人身份证、授权委托书、委托人身份证、委托方股东账户卡;法人股东应持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公章)、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授权委托书(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股东账户卡、出席人身份证等办理登记手续。
公司股东或代理人可直接到公司办理登记,也可以通过传真或信函方式进行登记(以2023年5月10日16:30时前公司收到传真或信件为准),但出席会议时需出示上述文件的原件及复印件。
兹委托先生(女士)代表本单位(或本人)出席2023年5月11日召开的贵公司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并代为行使表决权。
委托人应当在委托书中“同意”、“反对”或“弃权”意向中选择一个并打“√”,对于委托人在本授权委托书中未作具体指示的,受托人有权按自己的意愿进行表决。
本站 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代码:603029 公司简称:天鹅股份山东天鹅棉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摘要第一节重要提示1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