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非看不可的投资经验总结终于找到了

  • 2022-09-04
  • John Dowson

智通财经APP获悉,华西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风华高科(000636.SZ)奈电科技引入战投,MLCC龙头聚焦主业加快扩产。预计2021-2023年公司营收分别为58.43亿元、84.01亿元、101.11亿元,归母净利本站

「干货分享」非看不可的投资经验总结终于找到了本站

  几年前,我也对一些技术分析小册子奉若神明,以为可以凭着自己对股价浮动的魔术般的预测力震住整个世界。不久,我遇见了老欧,开始我对他的投资理论不以为然,但是事实证明那时的我是多么幼稚。

  1996年12月16日(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发表,大盘跌停了!第二天大盘又一个跌停!我永远不会忘记当时散户大厅中那些无助地盯着满盘兼绿的绝望的目光。短短几天工夫,大盘从最高点算起来,跌去400点,下挫30%,大部分股票跌去50%,我当时手中握的都是低价投机股,同样被腰斩一半。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老欧的东大阿派在大盘的第一个跌停中只跌了2.88%,唯一一支没有跌停的股票!!!他的伊利股份在第二天的大盘跌停中还逆势飘红!!!为什么几百只股票只有他手中这两支能够如此强大??如果找到其中一只,可能是靠运气,而找到两支就不仅仅是运气可以解释了。

  虽然没有行什么拜师礼,但从那时起我就把他当作我的导师,在他的指引下,我终于走上了长线投资的正道。是他教给我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是无价之宝,是我一生的财富。

  投资可能使人害怕,但不去投资的想法更为可怕,正确的投资,不仅带来财富,同时还带来精神享受,成功的投资同人生的成功是休戚相关的。

  彼得·林奇在《战胜华尔街》中曾说过:“未来30年有两件事情是很肯定的:生活费用会越来越高;而股市及经济情况会更好。你可能对前者无能为力,但你若学习如何正确的投资,便可从后者获得不少利益,从而获得经济上的独立。

  你不用过于担心股市的泡沫,股市不是因为人们的贪欲而上涨,而是众多企业每年不断推出数百种新产品、新服务及新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长期来看,股市上涨是与经济的发展相联系的。

  投资者必须要有一个根本的信念:这一信念就是天不会塌下来,世界末日也不会这么快就降临,经济也许会萧条但不会崩溃,人们还得穿衣吃饭、休息劳作。所以,股市长远来看总是一个向上的过程。那么,投资股票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如果真有一天经济的车轮停止了转动,你把钱存在银行里也好,隐藏在椅子的座垫下也好,与投资在股市中的结果也不会有任何区别。”

  投资股票这一行十分诱人的一点是:有时,一位一点不懂的人却干得很出色。很不幸,正是这一不需要专业知识也可以干好的错误印象,成为你以后的大陷阱。要知道这一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当你决定买卖一只股票时,你就开始了与那些以全副身心精力和热情投入该事业的人们竞争。在许多情况下,那些专业人士常常与你的交易相反,总的来说,他们深深打垮你。那种认为“我傻,别人比我更傻”的搏傻主义是行不通的。

  俾斯麦说过:“每个笨蛋都会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聪明的人则从别人的经验中获益。”这就是先理论后实践的目的所在。虽然熟悉理论的人不一定能实践得好,但是懂得一点投资方面的知识会增加投资成功的可能性,这比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所付出的代价要小得多了。

  股市已有百余年的发展,自巴菲特靠股票投资成为世界首富,就标志着人类对股市投资实践已达到颠峰,已有的各类理论与实践以相当丰富完备,很多方面我们已无须长期探索,充分向前辈学习,集众家之长,结合自己实际,创新成为自己的投资风格,是现实的选择。

  正如古人云“师法乎上”,要学就要学最成功的人。格莱葛姆、巴菲特、费雪、林奇等人无疑都是经历长时间历史检验的很好的老师。

  我们要学习大师的思想精华,尤其是我们可以在实际中运用的精华,对任何方法的生搬硬套都将是会走向失败,我们绝不可能买到导致他们成功的一模一样的股票,包括他们自己也不可能每次都买到与过去一样的股票,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假设他们到了我们这样的市场将如何成功的应对。

  在学习这个问题上,普通投资者或者是投错了师门,将一些经不起长期历史检验的方法作为学习的对象;或者是过于自信,妄图自己找出股市获利的秘决。这两类人放着众多非常成功的投资经验不去学习与用心体会,浪费了金钱是小事,而浪费了时间才是不可原谅的错误。

  大部分年轻多是一无所有的,他们唯一的资本就是时间,时间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是谁也挥霍不起的,长时间的复利效应可以创造无比巨大的财富,时间可以创造奇迹。

  如果投资的时间够长,一笔小钱最终会变成一笔巨额的财富,一颗小树种细心栽培,会成长为参天大树,但你要是急功近利、拔苗助长,或是连一件将树种埋进土里的小事都不愿做,你将无法收获森林。

  不管是古今还是中外,股市最迷人也最害人的一点就是看上去每天都有机会,但真正可以把握的机会却极其之少!

  美国长期的证券市场历史告诉我们,即使是在长达十年的牛市中,能赚到大钱的人也是极少数的,而作怪的就是市场的高效率。

  而中国的证券市场的确是越来越成熟而有效率了,对于希望通过股市长期投资获得巨额收益的人来说,如果不能客观理智地对待这个特点,除了磋砣了岁月以外,是不会收获更多好东西的。

  笔者从长期投资的角度考虑提出关系到投资成败的九个问题,大部分是针对我国市场的特点,综合了巴菲特、费雪等伟大的投资大师以及老欧的思想精华,并在其中提出自己的一些很浅薄的看法,供大家商榷吧。

  绝大部分投资者都认为自己能够战胜市场,大众所依据的是在日常的操作中赚到了钱,并没有对自己的方法进行科学的统计概率分析,也不在乎自己的方法是否长期有效。

  少数投资者,以及西方投资理论界的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人不可能通过持续稳定地对市场的未来做出准确的预测来获利。

  长久以来,大多数认为能够战胜市场的人所采取的主动型投资策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他们的实际投资绩效并不如意。

  从几十年美国基金的操作纪录来分析,大多数运用主动型投资策略进行管理的基金,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低于标准普尔指数。即便在最好的十年中,传统的主动型共同基金也只有26%实现了优于指数基金的业绩。从《华尔街股市投资经典》所收录的45年历史收益数据可以看出,在晨星杂志所跟踪的所有共同基金中,80%收益率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收益水平。

  从科学的统计概率分析可以很容易的得出结论:显然绝大部分普通投资者包括共同基金、各种机构、投机资金、各路所谓的“庄家”都不可能持续稳定地战胜市场!

  从长期来看,股票市场是一个效率市场,绝大部分人都将碌碌无为向平均收益靠拢,美国几十年也就出了巴菲特、彼得·林奇、费雪几个大投资家。

  从日常短期波动来看,股价服从随机行走理论,谁也无法确定地进行精确地短期预测,如果谁能长期准确的预测短期市场波动,他的财富早就排在比尔·盖茨之前了,证券市场一百年来没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

  由于大部分人都无法战胜市场,所以西方许多投资者选择了指数化投资,力求使自己的投资尽量指数化,以获得证券市场的长期平均收益。

  难道没有战胜市场的方法存在吗?有!但这种方法往往特别难,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做到,只能是极少数人的小概率事件。

  “人们充满了贪婪、恐惧或者愚蠢的念头,这一点是可以预测的。而这些念头导致的结果却是不易预测的。”

  人总是过于乐观分析机会而将风险抛在脑后,谁也无法避免这一点。所以经过仔细选择具有诸多有利因素的大机会往往实际上只是中等机会,或者只是小机会,但多多少少还是能带来一定赢利,而你所认定的小机会打了折扣就几近于无了。

  按照彼得.伯恩斯坦的言论,不确定性是市场永远的伴侣。连那些深思熟虑认为的大机会都经常大打折扣,小机会就更加难以确定了。频繁的抓小机会,就会趋同于投币概率,向市场平均值靠拢;而耐心等待相对可确定的小机会,往往就几近于抓大机会了;这个世界往往走向两个极端,很少有人能够作到绝对的中庸,在多变的证券市场尤其如此,与其在两边摇摆不定,不如专心于一个极端。

  人们总是深深地怀疑,自己能抓住大机会吗,正是这种怀疑使得人们力图去抓看上去经常有、似乎更有把握的小机会,到了真正的大机会来的时候,往往处于被小机会套住的状态。

  我也曾深深地怀疑过,但多年的实践后,我终于明白了一点:如果这股市每年不大幅波动一、两次,就不是股市了;再好的股票,如果没有大幅的上下波动就不是股票;你所要作的就是锻练识别能力与耐心等待。

  1、有人认为好的股票往往被高估,坏的企业往往被低估。而我们国家不存在这个问题,我们这个市场是绩优没人理睬,垃圾投机盛行。

  2、又有人认为好的企业往往价高,坏的企业往往低价,高价机会少,低价机会多。但问题是高价未必高估,低价未必低估。事实上,好的企业只是有一个相对较高的价格,敢买高价的投机客较少,反而处于相对低估状态;相反,人们总是乐于在低价股中投机,反而是高估了。

  3、我国的高低价股价差远不如西方成熟市场,西方的好股票几百美元的比比皆是,垃圾股一、两毛钱的也很多,而我们最便宜的也有几元钱,最贵的也不过几十元,证明了低价高估、高价低估的状态。

  4、在我们这样高市盈率的市场,根本不存在被低估的低价股,那些本身素质很差的垃圾在没有真实的重组前即使被炒高了,最终还是跌回原位,而在浩如烟海的垃圾堆中,你很难知道哪个是线、如果垃圾处于被低估的状态,好股票也同样处于相对低估状态;如果好股票处于相对高估状态,那么垃圾一样股价高企,好不到哪去。

  6、高价、低价中都有机会,我从来没有否认这一点,但只有能加以利用的机会才是大机会,对于我来说,由于高价股相对数量较小,有利于缩小研究范围,我更善于到高价股中寻找机会。)

  按照学术界的观点,统计学家将这个高手的成功称之为小概率事件,他的成功只能要靠运气。有些经济学家使用古典大猩猩类比法:如果你将足够多的大猩猩放在一间屋子里,让他们一起投币,每一轮掷出反面的大猩猩淘汰出局,从统计学上讲其中几只一定能够达到这个高手的水平。

  在投资界也同样存在这种观点,巴菲特、林奇等人的投资策略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不过是少数几只运气特别好的猩猩而已,属于市场总体机会中的小概率事件。

  巴菲特的老师本·格雷厄姆写过一本书--《证券分析》,这本书是全球公认的一部经典著作,发表65年之后,至今仍被大量印刷。在这部著作发表50周年的纪念日,哥伦比亚商学院召开了一次研讨会,纪念这部由两位杰出的本院教师担纲的作品的发表。

  他假设举行一个全美2.25亿人参加的掷硬币比赛。猜中者的奖筹为1美元。每掷一次,输者退出,赢者留下赌筹,进入下一轮。经过20轮掷币比赛,剩下的215名赢者就挣得了100万美元。

  巴菲特继续说道,现在,商学院的教授们在分析了这场全国性比赛之后,会指出那些掷币的人没有什么特殊技巧。他们还会争辩,这件事情很容易被2.25亿只大猩猩模仿。

  他承认,从统计学的角度,大猩猩靠运气的确可能产生同样的结果。但是设想一下,如果这215个获胜的猩猩中有40个来自于同一家动物园,难道我们就不想问一问他们的管理员给那些大猩猩吃了些什么吗?

  巴菲特说,任何高度集中发生在某一领域的事件,都有可能是某些不寻常的事情,并值得我们去调查。他得出关键性结论:万一这群独特的获胜成员靠的不是他们吃了什么,而是靠向某人学的手艺呢?

  他说他所认识的一些人,他们的成功绝非是幸运二字所能解释的。那天,他举的例子都是围绕着那些长时间持续击败市场的人的。这些人不是靠运气,而是靠遵循同一个人所制订的基本原则--“要充分利用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其内在价值的差异”,而这个人就是本·格雷厄姆。

  应该说巴菲特在这次演讲中,并没有说出他所得到幸运的本质,因为利用错误定价获利的思想是大多数投资者所崇尚的方法,为什么多数人没有成功,而只有他及少数人成功了呢?

  因为巴菲特在举例中,将自己的行为等同于其他人频繁操作的行为,而实际上在他人反复投币时,而他却是冷静地在边上一动不动。

  同样还是2.25亿个猩猩掷币比赛这个例子,总共要进行20轮,每轮的获胜者才能进入下一轮,但是有1只大猩猩善于投机取巧,只参加了第5、10、20轮三次掷币,其余时间它都处于等待之中,只有到了它有把握的机会才出手,而这三次它都对了,它一样成为20轮的获胜者。别的猩猩要20轮连续正确的幸运,而它只需3次就可以了。

  可以说,长期投资与低周转率的策略,类似于在别的猩猩多次掷币的时候将胜利的成功保持到下一轮的策略。无疑巴菲特是一只善于投机取巧,通过少投币而将获胜纪录一直保持到最终的大猩猩!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似的,绝大部分人在各行各业都是碌碌无为的一般人,优秀的东西总是少数派,他们的行为总是特别而且极少人能做到的,如何成为最优秀的一群人是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

  巴菲特的特别突出的地方就是将一些极浅显易懂的道理超长期地运用到投资生涯中去,他这些方法常人都能掌握,但没有一个人能够持之以恒地长期坚持下去。

  美国最著名、最伟大、最成功的开放式基金经理彼得·林奇早期也热衷于短线买卖,他任经理的第一年换手率高达343%。但不久他就发现“很多我持有几个月的股票其实应该持有更久一些。这不是无条件的忠诚,而是应该钉住那些越来越有吸引力的公司,提早放弃这种好股票,正应了”拔苗助长“的格言,这是我最喜欢的格言,自己却成了牺牲者。

  人们总是到处寻找在华尔街获胜的秘决,长久以来真正的秘决就是一条:买进有盈利能力企业的股票,在没有极好的理由时不要抛掉。你不必在分析该买哪种股票方面是个天才;但如果你没有耐心和勇气去长期持有股票,你只是一个投机者。区分投资者的好坏的标准并不总是头脑,而通常是纪律。

  通常,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公司业绩与股票的价格无关。但长期而言,两者100%相关。这个差别是赚钱的关键,要耐心并持有好股票。”

  如果将市场投资回报视为多轮投币比赛,无疑投的次数越多,所得到的走运概率就越低,往往没投两三次就被淘汰出局了。当然市场没有淘汰制这么残酷,但有时市场的风险的确可能将投资者淘汰出局,如选择的投资对象突然破产摘牌等,这种情况很少,但遇上一次就死了,碰到这种情况,并不是投机者的运气不好,而是他的不谨慎的频繁买卖造成的。

  有的人以为短线买卖可以回避遭到一次痛击的危险,但即便回避了风险,他马上将面临第二个风险,判断平均化。在股市中判断对错的概率与猜币游戏类似,最多只有50%,加上心理因素的影响、交易成本的存在,正确的概率还不到40%、甚至更低,从而导致低于平均利润。

  1、长线投资同样会遭到淘汰出局的风险,但是由于长线投资者在买入之前往往已对企业作了深入的研究,选择的公司往往有长期价值,价位一般较理性,遭到灭顶之灾的概率是极低的。

  2、就股市的发展局部与阶段而言,股价呈随机波动。但从五到十年来看,是长期向上的。短线投机是无法利用这长期向上性特征的。只有长期投资能够做到。

  市场几乎无时不刻地被投机狂潮所包围着,在市场中绝大部分人都是以短线为主,妄想一日暴福的念头人人都有,但几年下来累计利润连市场平均涨幅也赶不上,效率市场证明了短线投机在股价随机行走面前要想获得超级利润是图劳的。

  策略的选择本身就预示了成功的概率,大部分人以短线为主,所以大部分人赚不到钱,他们就是市场本身;极少部分人只做聪明的长线投资,所以这类人得到最多的利润。

  所有的投资大师都是靠长线投资成功的,古往今来,靠短线投机得享大名者,至今没有一人(除非是反面教材)

  有人认为巴菲特买入的股票都是一些低市盈率的股票,他的长线投资理论只限于成熟市场。我不这样认为。

  中西方股市都是股市,它的内在运行规律是基本一致的,都是由一些有血有肉的人在交易,只不过有不同的特点,中国作为新兴市场是由高市盈率的市场过渡到低市盈率的市场,将面临长期缓慢的过程,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很多产业都将面临从无到有的高速发展历程,无疑充满着许多的机会。总有一些企业能实现高成长不断较低市盈率,由于相对整个市场市盈率偏低,整体市场对它将会产生向上拉动作用而使股价长期上涨。

  在这种高市盈率的市场中,投资者的目的应该是适度的,即在整个市盈率相对基本不变,或整个市场市盈率的缓缓降低的过程中,找到盈利将会长期胜过大部分上市公司的企业,进行长期投资。

  研究与学习一个人的方法,最糟糕的就是机械地套用,买同样的市盈率与同样类型的股票并不能保证你能成功,因为这个世界不可能存在两片相同的树叶,无论是你还是巴菲特都不可能做到永远买入一样的股票。

  顺带说一下:不能以巴菲特只投资传统行业来否定无法在科技股中长期投资,他的理由是他不懂这些行业,但这并不能妨碍你将科技股弄懂,费雪就是一个成功的技术股投资者。

  我们既要坚持原则,也要灵活地运用原则,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度,但如果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原则,就一切都谈不上了。

  人类的智慧思想总是薪火相传、悠悠不息,伟大是可以学习的!即便你学不成伟大,至少可以学成强大。

  明白了复利作用的威力后是很容易激起人的贪欲的,会梦想以高复利迅速达到致富的目的,但是想要把握住更多的机会时反而失去了本应有的机会。过高的增长只会害了自己。

  在一个有限的世界里,高增长率必定走向自我毁灭。如果这种增长的基数小,那么在一段时间内这条定律不一定奏效。但如果基数很大,那么当事人的结局将是:高增长率最终会压扁它自己的支撑点。

  美国天文学家塞根在谈及每15分钟一次繁殖的细菌时已经很有趣地形容了这一现象。塞根说:这意味着每小时翻四翻,每天翻九十六翻。尽管一颗细菌的体重仅有大约1克的一万亿分之一,但经过一天疯狂的繁殖后,它们的后裔将像一座大山那样重…..两天之内,它们将会比太阳还重……不过,不必杞人忧天,塞根说:总有某种障碍会阻止这种指数式的增长。

  证券市场的历史资料可以告诉我们,最杰出的复利增长者-沃伦·巴菲特,也只维持了24%的常年投资报酬率,大部分人都达不到这样的水平。

  千万不要梦想通过短期暴利来加速复利的增长,这是谁也无法作到的,能保证一个长期增长的较高的复利就已经是相当成功的业绩。

  2、由于市场的高效率,长期获得高报酬率的复利增长是不现实的,所以每当获得一次极高的投资收益时,首要考虑的是如何保住成果,而不是梦想着乘胜追击。

  3、不要对高成长的企业报着过高的期望,一个很简单的数学依据:如果企业年年增长一倍,五年后整个企业将成长32倍,10年后将成长1024倍,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自认为发现了好股票,又没有耐心等待逢低买入的人,不用担心股票有一天会突然飞到天上去,而已经持有低位买入的好股票的人,既不要把短期获利目标定得过高,也不要天天盼望着自己手中的股票快速上涨,最后失去耐心,过早抛出。

  4、基数小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较高的复利,但是正因为基数小,所以大部分人也不会很重视,不会从复利角度考虑问题,犯了过多的错误,反而防碍了资金的稳定增长,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更坏的情形是浪费了时间这一无价财富并且养成坏的习惯甚至死不悔改。

  巴菲特认为:贝塔值的纯粹主义者,不了解公司的产品与竞争力,而关注于价格波动史,来确定股票的风险,既不能区分某些内在风险差异,同时还经常会错过价格波动创造的机会。

  他认为:风险来自于你不知道自己正做什么。投资者通过有目的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几家有选择的公司上,才更有可能对他们进行密切的研究,并掌握其内在价值。对公司了解得越多,可能遇到的风险越小。

  沃伦·巴菲特多次强调:“多元化投资就像诺亚方舟一般,每种动物带2只上船,结果最后变成了一个动物园。这样投资的风险虽然降低了,但收益率也同时降低了,不是最佳的投资策略。我一直奉行少而精的原则。我认为大多数投资者对所投企业的了解不透彻,自然不敢只投一家企业而要作多元投资。但投资的公司一多,投资者对每家企业的了解相对减少,充其量只能监测所投企业的业绩。”

  巴菲特进而提出:“多元化只是起保护无知的作用。我们采取的策略是防止我们陷入标准的分散投资教条。如果你是一名学识渊博的投资者,能够了解公司的经济状况,并能够发现五到十家具有重要长期竞争优势的价格合理的公司,那么传统的分散对你来说就毫无意义。它只会降低你的收益率并增加你的风险。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些投资者会选择将钱投到一家他喜欢名列第二十位的公司,而不是将钱投到几家他喜欢的-他最了解的、风险最小、而且有最大利润潜力的公司里。”

  显然,巴菲特并不是完全反对分散投资,他反对的是过度分散,反对的是分散在不了解的公司里,他认为投资者应集中投资于5-10家最好的而又能以合理价格买入的公司。

  善于挖掘成长股的投资大师-费雪总是说,他宁愿投资于几家他非常了解的杰出公司也不愿投资于众多他不了解的公司。他在1958年写的《普通股与非普通利润》一书中写道:“许多投资者,当然还有那些为他们提供咨询的人,从未意识到,购买不了解的股票可能比你没有充分多元化还要危险得多。”40年后的今天,费雪已是91岁高龄的老人,他仍不改初衷,他还是强调:“最优秀的股票是极为难寻的,如果容易,那岂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它们了。我知道我想购买最好的股,不然我宁愿不买。”一般情况下,费雪将他的股本限制在10家公司以内,其中有75%的投资集中在3-4家公司身上。

  凯恩斯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宏观经济思想家,他还是一位传奇式的投资家。巴菲特在自己公司的年报中指出:凯恩斯作为一个投资者的才智要比他在经济思想上的才智更令人敬佩,凯恩斯曾在1934年给朋友的信中指出:“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越来越相信正确的投资方法是将大笔的钱投入到一个他认为有所了解以及他完全信任的管理人员的企业中。认为一个人可以通过将资金分散在大量他一无所知或毫无信心的企业就可以限制风险完全是错误的......一个人的知识与经验绝对是有限的,因此在任何给定的时间里,很少有超过二或三家的企业,本人认为有资格将我全部的信心置于其中。”

  应该说早期的彼得·林奇是一个疯狂的分散投资基金经理,在他所掌管的基金投资组合1983年共包括900种股票,后来更增加到1400种。他就象一条巨大的蓝鲸,吞食一切有利于它成长的东西。但随着投资经验的增加、投资精力的下降,他越来越崇尚集中投资。在他自己总结的25条黄金规则中他谈到:“持有股票就象养育孩子--不要超过力所能及的范围。业余投资概有时间追踪8-12家公司。不要同时拥有5种以上的股票。”

  美国的莱格·梅森集中资产公司副总裁兼总经理罗伯特·哈格斯特朗作了一项统计研究,他将1200家美国上市公司进行随机组合,时间设置为10年期。

  1、就单个集中投资组合而言,集中投资有更大的机会获得高于市场的收益,也有更大的机会低于市场的平均收益。

  2、拥有股票数量减少,击败市场的可能性增加。拥有15支股票,你击败市场的机率是4:1,拥有250支股票你击败市场的机率是50:1。但是集中投资的成功与至关重要的英明选股是分不开。

  3、普通投资者在资金达到百万以上之前,应集中投资于一家公司,因为在达到百万以上之后首要考虑的是如何保住胜利果实,所以要在分散风险的前提下稳定获利;而在百万之前,应该有理智地奋进,争取更大的胜利。

  6、集中投资于一家公司,从跟庄的角度考虑,你所斗的只有一个庄家,而不是好几个庄家联手对付你,能够提高成功概率。

本站 李太阳大乐透051期:这注5+2后区看好05+07 首号球:历史同期分别开出尾数:3-1-3-6-6-1-5-1-1-6-4-9-1-2,在尾数0-9中出现7个,其中尾数1出现5次、尾数6出现3次、尾数3出现2次、尾数2459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