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资金为何疯了?

  • 2021-01-18
  • John Dowson

中远海控(01919)公布,于2020年11月30日,监事会批准杨世成担任中远海控第六届监事会主席。玄天

南下资金为何疯了?玄天

作者 | 陈肖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2021年才刚开始,南向资金就在港股市场掀起了一场飓风。

截止1月15日,南向资金连续10日净流入超百亿港元,累计1375亿港元。这是港股通以来第一次呈现如此密集规模的净流入。

A股同期才净流入370亿元,仅有过1天的大爆发,其余时间进出基本零散随机。

对比之下,可见港股通单边净流入趋势有多么诡异。

回看近这两周港股通净买入前十大,除了股王腾讯外,中移动一下子加仓了365.52亿港元,其次中芯国际123.57亿,另外两只运营商均近30亿,都是近期加仓明显的。

中移动的净买入一度超越腾讯,有很多分析认为主要是去抄底被特朗普砸出黄金坑的三大运营商引发的效应。

但南向资金除对中移动的加仓外,还有近千亿的增量资金流向了其他股,说明中移动只是其中原因之一。

其实近期南向资金巨量净流入的背后还有更多重要逻辑,且这个逻辑短期不会改变。

简单归结起来,大概可以用“资金溢出+估值吸引”概括。

1

填补明星股黄金坑

在近期,一边国内互联网巨头反垄断,一边是特朗普对中国企业在美股的“除牌”威胁。然后港股的一些明星公司被锤出了各种坑。

最典型的阿里就不用说了,从港股上市最高价到现在,万亿市值duang的一声没了。一个中国实力最强大的互联网科技上市公司市盈率如今才有30多倍,相对于动不动上百倍的A股科技股,这个便宜到地板的机会只有港股才会有。

三大运营商方面,在特朗普正式签署除牌命令后,MSCI全球指数和富时罗素中国50指数在1月8日开始剔除该三只股,一度导致股价连续两日暴跌,中移动跌回至今10年低点。

在海外指数的短期大量抛售的这几天,港股通资金疯狂流入接盘,中移动当天成交额440多亿,换手率5.27%,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交易日。大家预想中的中移动量价齐跌自由落体没有出现,反而成为了资金争抢最激烈焦点。

作为中国曾经市值最大的真正科技公司,中移动市值自15年最高的31785亿港元已经蒸发了2万多亿,累计下跌超70%,如今连万亿市值也凑不够了,PE竟然还是个位数,估值堪比银行股,如今也只有港股能买到了。

虽然中移动的美股ADR被限制交易,但作为中国最大且业务业绩无比稳定的核心通信龙头,业务业绩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所以无论内资还是外资都不可能因美国政府的一纸命令抛弃这么一个优质的核心资产。

ADR买不得,那就去港股买,这可能就是近期大量资金加仓三大运营商的主要逻辑之一。

不仅是中移动,中芯国际的成熟制程设备许可证已获美国允许,同时又是半导体风口,也获得了资金的重点关注。

从南向资金的视角,资金由三大运营商开始,漫向腾讯美团、中芯国际等互联网巨头,助推了这些公司的股价回升。

大量流入很容易带来赚钱效应,然后可以看到,整个时段港股通的交易额突然激增,带动港股通指数的涨幅、量能全面涨了一个大台阶,最终成为一个效应级的现象。

所有这些,从去填坑到加仓,一气呵成。

2

基金元年,主力流动性溢出

如果用一些关键词来形容2020年的中国股票市场,那么“机构”、“基金”一定是其中被提及最多的核心词。

2020年疫情下的逆周期宽松调节,各国催足马力狂搞宽松,流动性洪流席卷全球,导致全球股市呈现病态繁荣。

全球疫情最严重的美国,反而催生出了美股史上最多最夸张的市值神话。

国内股市同样创造出了机构抱团下的各种奇葩市值增长神话,创业指数也以高达64%的涨幅创出5年来高点,白酒、食用油、酱油、矿泉水、玻尿酸…中国神“液”称霸天下。

这背后,离不开天量的各种机构资金在背后推波助澜,轮动抱团。

在过去的一年,仅仅在A股就发行了超过1200只基金,净值增长超4万亿元。

私募基金也发行了2.17万亿元,新发产品1.3万只,其中百亿级私募数量激增,千亿级私募巨兽首次大批量涌现。

且不论A股最泛滥的游资机构总量会有多大,仅是公私募就在去年为市场带来超过4万亿元实实在在的增量资金。

今年开局才半月,A股又募集了数千亿,这速度,史上首次。

但另一方面,疫情影响下的全球经济形势在流动性泛滥的虚假繁荣遮掩下“看上去”问题没那么严重,数据不会骗人,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核心经济指标都在显示整体形势不会比没有疫情前更好,起码大部分企业的经营都是这样。

经济衰退大背景下,长牛基础从何而来?

炒小炒妖是游资的江湖,主力资金只会配置游资资产,即使已经很贵。所以资金抱团之下,A股实际是两级分化,资金从中小弱差板块中抽离,去抱团那些业务稳定、赛道坚固、业绩有确定性的板块。

这导致从任何角度看,A股绝大多数热门主题板块的估值都已上天。

所以我们看到,从去年12月开始热门板块逐步轮动瓦解,实际就机构在获利后的高低切换,带节奏,炒波段,割韭菜。

但机构的弹药还是一如既往很充裕,这弹药库一部分来自抱团高位瓦解后收获的巨大收益,一部分来自疯狂募集而来的增量。

在另一边的港股,虽然整体也有所上升,但相对A股依然有很大的估值鸿沟。如今制度开放,内地资金可以通过港股通渠道去配置相对更便宜更优质的港股资产。

在去年,可通过港股通渠道投资港股的股票型公募基金总规模一年飙涨了2740亿元,这是抄底港股资产的一大主力。

3

港股地位越来越重要

港股作为全球资本市场估值洼地这个角色喊了十几年,恒指在去年之前一直经常在10倍附近游荡。然后在去年8月大量巨头公司回港上市改变了恒指成分股权重,才让其估值回升到15倍。但即使这样依然在全球主要市场排在最垫底的位置。

有多低估?截至今日,创业68倍,日经225是60倍,纳指49.5倍,道指30倍,恒指16倍。

当然,如果拿掉恒指中的金融地产,恒指的估值会抬升很多。恒生科技指数的PE到了45倍,恒生港股通新经济也有36倍。但一来港股里大部分的金融地产就是很好的优质资产,股息率高等吓人,且长期稳定,天然就是大资金的心头好,二来科技股新经济股中多数也是知名核心科技龙头,估值去哪都不会低。

也就是说,作为集合了几乎全多中国最优秀的一批上市公司的港股,目前的估值水平完全没有匹配得上它应有的地位,即使是与一江之隔的A股都存在很大的估值沟壑。

这种差距在资本制度相对较严的以前尚且存在合理性,但随着这两年中国加快资本开放、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这估值沟壑如今有面临被熨平的趋势。

第一个是港股通开通以来累计超过1.85万亿港元,仅去年就单独净流入接近8千亿港元,加速度在飙升在明显不过。

与北上资金每次出现短期巨额净流入都会搅动A股满城风雨类似,南下资金也对港股市场带来重大影响。在2018年前后,港股出现了一段长时间南下资金大额净流入的情况,一度成为助推港股估值抬升的主要力量。如今形势今非昔比且情况特殊,但依然会对港股带来巨大变化。

如今港股通指数已是港股中成交额最大的主题指数,且遥遥领先。

第二个是随着中国的资本开放成效显著,越来越多国外机构在以实际行动加仓中国资产。香港作为衔接内地资本市场的桥头堡,资本制度相对更加开发,同时还独具很多内地股市不具备的各种互联网科技巨头、优秀新经济股、生物科技公司等,本身就具有极大的资本魅力。

尤其在美国政府喊话“封杀”中国企业的政治背景下,更多企业选择回港二次上市,或原打算赴美上市的折回港股上市。

其实,为何企业选择海外上市,除了上市制度及监管制度相对更宽松外,可能每个企业创始人都有自己内心的一些想法,这导致了港美股上市会一直会是很多优秀新企业的首选之低,如今美国的上市之路受阻,那么港股上市可能就成了唯一选择。

所以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的“封杀”,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港股成为优质资产的堰塞湖,反而造就了港股市场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越发增强,更吸引国内外资金的吸引力。

现在的港股,已集合了阿里、腾讯、中移动、美团、京东、小米、网易等、汇控、友邦、农夫山泉、港交所、蒙牛、药明生物、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安踏、李宁等各行业领域的核心龙头,这些都是A股完全没有的优质资产。

所以,资金南下,必然是大势所趋。

4

结语

随着两地市场互联互通越发紧密,资金在彼此间流动更加顺畅,此前港A股市场天然的估值沟壑必然逐渐被平滑,不可能被熨平,但会逐渐走向缩小。

这种趋势,一方面来自两地投资风格与风险偏好的趋同化,另一方面来自资金持续大量流入导致的港股估值提升,而后者很可能就是主力。

在内地资金看来,港股可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让人觉得不配置的话将是一个难以接受的大错误。

展望未来,南下资金一定还会源源不断加速流入,去追注那些A股没有的创新经济优秀企业和低估值蓝筹,这其中必将还会继续带来很多足以让人心动的投资机遇。

魔幻的2021,或许才刚刚开始。

玄天 药明生物(02269)发布公告,于2021年2月2日,公司与配售代理订立一级配售协议,据此,配售代理同意向目前预期不少于六名的独立专业、机构或其他投资者按悉数包销基准及每股112.00港元的价格配售1.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