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A股是一个半强式有效场域,股票价格则能充分有效的反映上市公司一切已公开的有关盈利前景的信息,这些信息包含盈利预测值、公司管理状况及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等本站
坤鹏论:如果你想股票炒短线 动量投资一定要知道本站
不过,这个世界最的道理是看事看本质,既然选股就是选企业,非要分出是价值还是成长,对于价值投资来说意义不大,但是,这个划分却对于投机意义重大,投机和投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风险,投机讲究的就是富贵险中求,高风险才有高回报,价值股风险小,成长股风险大,投机自然非成长股莫属。
如果你对创投比较了解,那么就会发现,在中投资成长股,基本和风险投资投创业公司差不太多,成了豪车嫩模,失败吃糠咽菜。
毋庸置疑,创业九死一生,成功率1%左右,而成长型公司同样也是前路坎坷,荆棘密布,最终跑赢的一样也是少数派。
这么一对比,自然就会得出一个神准的结论:短期投资因为有投机存在,盈利一般都会高于价值股,但长期的盈利绝对无法胜过价值股。
坤鹏论发现,在股票投资圈存在着鄙视链,价值投资者瞧不上短期投资者,认为他们格局太小,眼界太窄,是不折不扣的投机分子,而短期投资者同样没把价值投资者放在眼里,认为他们太虚伪,假清高,一样也是赚钱,为什么非把自己搞得跟圣人似的。
其实,股票投资的最终目的是赚钱,怎么个赚法都是自己的事,和别人没有半根毛线的关系,所以谁也别BB谁,老老实实赚自己的钱,何乐而不为!
除了像巴菲特这样看见好的就以收购为目的的投资外,大部分的真理是,短线的投资就是投机,长线的投机就是投资。
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就像鱼池里面的鱼,有快鱼,有慢鱼,有不快不慢的鱼,但大家终究逃不过的宿命都只是一条鱼。
对了,日内交易者同样信奉这句名言,而他们追求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赚钱,持股时间可能只有几小时,有时甚至更短,里绝对的快。
动量投资大放异彩的时候是20世纪90年代,科技股让采用这个策略的投资者大赚特赚,短短数月就能直达人生巅峰,财务自由。
动量是物理学名词,是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相关的物理量,一般而言,一个物体的动量指的是这个物体在它运动方向上保持运动的趋势。
而中的动量投资策略依据的就是动量效应,又称为“惯性效应”,它是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金融学教授叶加迪斯(Narasimhan Jedadeesh)和施瑞丹蒂特曼(Sheridan Titman)在1993年3月《金融》杂志中《买进赢者,卖出输者的回报:对市场有效性的挑战》一文中提出的。
他们通过研究发现,投资者通过抛空前六个月走势不好的股票,同时购入这段时间走势好的股票,一定会获得很可观的利润。
因为,那些在过去六个月内收益率最高的10%的股票,在未来六个月的月收益率将比那些收益率最低的10%的股票高出1%。
这两位教授在研究中还发现了其他一些投资策略,比如:在股价52周新高附近买入股票等,后来也被证明非常成功。
世界上没有谁比投资者的嗅觉更灵敏,中只要有能赚钱的新招,又是这么简单易行,一看就会,一用就灵的方法,自然一传十,十传百,早就迅速普及开来了。
而且这种短期投资的方法带着浓浓的投机味道,而投机最喜欢的就是熙熙攘攘,老少咸宜,就像现在,只有广场舞大妈都参与进来的投机或是骗局,那才叫成功。
因为,有了动量投资策略的神助,投资者根本不需要研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纯粹依靠股票的历史收益率来预测其未来收益率,而不考虑盈利、股息及其他价值标准。
动量投资者的投资原则是买入价格在最近上涨的股票,卖出价格在最近下降的股票,因为他们认为股票价格的运动方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原有状态。
另外,为了证明动量效应不是美国独有的特色,1998年,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卢文赫斯特(Rouvenhorst)对其他12个国家的进行了双向性的动量效应活动研究,结果有利地证明了这个效应在不同国家的同样起作用。
不得不说,学术界非常喜欢这样可以用模型算出来的策略,不仅西方国家有众多学者孜孜不倦地研究,中国学者也没少钻研,坤鹏论数了数,叫得上名的就有十多位。
而他们一致的结论是,中国的动量策略利润只存在于形成期和持有期在4周以内的周期策略中;而西方国家的动量策略利润一般存在于形成期、持有期为中期(3~12个月)的策略中。
动量投资者不需要巴菲特那样的持久耐心,他们典型的持股期是6~8个月不等,事实上,这个期限已经能够使他们获得长期资本收益的待遇了。
不过,快速收益的动量投资和慢慢回报的长期价值投资相比,风险要大,而且需要更高的操控技术并需要进行更多次的交易。
叶加迪斯和施瑞丹蒂特曼的研究证明,如果投资进行到第24个月,这个月的回报利润只是第12个月的一半左右。
几年后,叶加迪斯又和另外两名经济学家,路易斯陈、约瑟夫拉克尼肖克组成了一个研究团队,并在1996年《金融》杂志发表《动量投资》一文,它是更为全面的动量研究文章,其中一个有趣的发现是,按照动量投资法操作的那些表现最佳的股票其实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成长股,换句话说,那些表现最佳的股票就是股价与账面价值比率(PB)最高的股票。
SUE是Standarddized Unexpected Earnings的缩写,中文意思为标准化未预期盈余,它是公司股票的每股实际盈余与市场平均预测的标准差,是决定投资者对企业实际盈余不符合之前的分析师预测后,该给与多大重视度的指数。
但是,如果这家公司的实际盈余与市场平均预测即使只是相差了一美分或两美分,它的股票也会遭受很大损失,因为分母小,标准化未预期盈余就会很大(听上去挺美,其实是个消极信号),所以,极小的实际盈余不足就会造成股价的疯狂下跌。
相反,如果分析师对一家公司的盈余预测意见非常不统一,标准差就会很大,这时,如果每股实际盈余与市场到平均预测即使相差几美分,也不必感到惊慌,由于分母大,标准化未预期盈余就会小,因此股价不会大幅波动。
这个指标对于很多投资者并不熟悉,因为财经网站很少提及,然而专业投资者很喜欢这种衡量方法,并且舍得花大钱去购买相应的数据。
毫无疑问,巴菲特对标准化未预期盈余也相当熟悉,但他对这种只专注于季度盈余的衡量法持非常反感,他认为如果管理者花费大量时间思考短期盈余,就会没有时间分析长期战略,所以,他不主张企业提供季度盈余指南。
那是一个狂欢的时代,很多人甚至从来没有考虑过所投资公司在从事什么业务,是否盈利,也从来不看公司的财务报表,所以也就出现了公司名称只要加上会疯涨的闹剧。
5年的时间,绝对大部分股票,包括那些业务摇摇欲坠的公司股票都持续上涨,所有人都陷入到了自我陶醉的癫狂。
那时候,大量新投资者涌进,他们几乎不懂如何阅读财报或其他投资的基本原理,更可怕的是,甚至连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也被传染,开始醉心于搜集市场谣言与印象而放弃了对事实和数据的分析。
那时候,没有经验的投资者从来没有听说过价值投资,经验老到的投资者也相信所谓的“新经济”已经让价值投资廉颇老矣,不合时宜。
一个被高速技术革新和过分乐观情绪所驱动的市场,必然泡沫四溅,乐观变成了盲目,盲目又变成了自负,自负刺激了贪婪,大量普通投资者错误地以为自己通晓了整个商业和股票市场,而经验老到的投资者也开始放下谨慎,大胆地涉足到其所不了解的业务领域。
但是,几乎每次大股灾前的情景都是那样惊人的相似,但人类本性中贪婪的力量足以摧毁任何曾经的不好记忆,总以为这次完全不一样,所以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却总是那样似曾相识。
同样,凡是在科技股失去宠爱前大量购入标准化预期盈余大的高成长股的动量投资者,也遭受了巨大损失。
这说明,动量投资策略和其他投资策略一样,并不能包治百病,百用百灵,这个世界根本就不存在完美的投资策略,即使是价值投资也不敢拍着胸脯打包票。
相比日内交易而言,幸运的是那些严格按照动量投资策略执行的投资者,在高科技股泡沫破灭后,他们的股票仍然会带来盈利,因为经过几个月的大跌,他们会按照策略立即抛空手中表现极差的科技股,而这些股票到2002年末前一直在跌跌不休。
另外,近期还有证据表明,尽管专业投资者在通过动量投资策略会获得超额收益,但采用此策略的散户的表现并未战胜大盘。
这或许是因为散户通常关注那些表现最佳的股票,从而使这些股票的价格被迅速高估,其收益率也随之下降,而专业投资者则会买入一些表现不错的次优股票,而其获得的动量投资收益率则是最高的。
动量投资是当前量化投资的前身,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其原来需要人工做的很多工作可以由电脑代劳,比如:数据整理、持续监控和大量的股票周转等,很大程度解释了动量投资存在的成本高,易出错,效率低等问题,所以,从前两年开始量化投资火爆起来。
写到这里,坤鹏论不禁想起了彼得林奇的一些操作手法,和日内交易法、动量交易法有些类似。
比如:他在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交易大约是买进5000万美元,同时卖出5000万美元,也就是每天卖出100种股票,也买进100种股票。
他并非提前对所有股票都研究后才买进,而是“愉快地把10种都买进来,然后再进行调查研究。”如果好就加码买进,不行就抛掉,许多股票仅保持一两个月时间。
就这样,每天买买买,基本三个月一换股,和日内交易、动量交易真没什么区别,坤鹏论甚至认为,他的骄人成绩正是长短结合的结果。
而且彼得林奇还再三强调要6个月定期检查一下自己的投资组合,这恰恰是动量交易法的换股时间点。
动量效应于1993年被提出,而彼得林奇则在1990年退休,显然,他做投资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个效应,只是操作与经验的暗合。
另外,与动量效应相对的是反转效应,它指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表现差的股票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有强烈的趋势经历相当大的逆转,要恢复到正常水平,而在给定的一段时间内,最佳股票则倾向于在其后的时间内出现差的表现。
行为金融学派的学者维尔纳德邦特和理查德塞勒早在动量效应被发现前,对1926年~1982年期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过去5年中表现最好的35只股票(赢家组合)和表现最差的35只股票(输家组合)的收益, 在随后的3年中会发生反转,“输家组合” 的平均累计收益比“赢家组合“高出25%。
所以,买进过去3至5年内输者组合,卖出赢者组合,这一策略可以使投资者在未来3至5年内获得超额收益。
他是行为金融学奠基者、芝加哥大学教授。国籍美国,出生于新泽西州,生于1945年,毕业于罗彻斯特大学 。
他曾先后在罗彻斯特取得文学硕士(1970年)和哲学博士(1974年)学位。先后执教于罗彻斯特大学(1971~1978年)和康奈尔大学(1978~1995年)。
现为美国经济学会会员、美国艺术与科学研究院院士,是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
塞勒是赫伯特西蒙所领导的一个委员会的委员,其任务是向总统的科学顾问提交关于决策与问题求解的研究报告。
事实上,早在2002年,理查德塞勒就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提名。可惜的是,那一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与他擦肩而过,而被前景理论的提出者、普林斯顿大学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教授获得,这也是行为经济学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7年理查德塞勒同样因为其在行为经济学上的成就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无疑是对行为经济学界的最大肯定!
这个也是令国内学者相当兴奋的研究课题,即便是到了今天,仍有前赴后继的硕士论文仍在研究这个课题。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看,反转效应的出现伴随着投资者的过度反应。也就是在忽视历史概率的情况下高估新信息的重要性,导致市场价格与基本价值产生过高或过低的偏离。
在过去10年,乃至更长的未来,中国是一个散户为主的极度不成熟市场,绝大多数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存在各种认知偏差,它们造成了投资者的过度反应。
这种过度反应导致投资者对个股追涨杀跌,使得股价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都很容易严重偏离其基本面。
而一旦之前的预期被修正或者有新的消息出现导致股价向其价值回归,之前上涨过热的股票就会下跌,而超跌的股票会反弹,从而形成反转效应。
其实,像反转效应这种回归平均数(行为移向“正常”或一般趋势)现象,在物理学和社会学中是始终存在的强大现象,所以世间很多不同领域的大道理,最后都是殊途同归,芒格倡导尽可能多地掌握各学科的主要知识,果不欺我!
最后,坤鹏论再次明确一下,坚信只有价值投资才能赚钱是错误的,坚信价值投资总是优于其他投资策略,也是错误的,长期投资中,价值投资会优于成长投资,但大量事实也证明,在短期投资中,成长型和动量型投资优于价值型投资策略。
请您关注坤鹏论微信公众号:kunpenglun。坤鹏论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是包括今日头条、雪球、搜狐、网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网站或自媒体平台的特约专家或特约专栏作者,目前已累计发表原创文章与问答5000余篇,文章传播被转载量超过500余万次,文章总阅读量近6亿。
砍柴网尊重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稿件皆标注作者和来源;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砍柴网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
您想第一时间获取互联网领域的资讯和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砍柴网或者ikanchai,或用微信扫描左边二维码,即可添加关注,从此和砍柴网建立直接联系。
坤鹏论由三位互联网和媒体老兵封立鹏、滕大鹏、江礼坤组合而成。这里只分享互联网方面不一样的观点和经验干货,包括互联网创业、互联网营销、移动互联网、互联网转型、企业互联网+、电子商务、新媒体营销等。
砍柴网(ikanchai.com)创立于2013年,始终秉承观点独到、全面深入、有料有趣的宗旨,在科技与人文之间寻找商业新价值。
本站 房子装修前最好是多看一些装修攻略,学习一下别人家的装修经验。我就后悔当时没有好好看装修攻略,装修的时候忽略了很多细节,导致现在装修入住后,有想砸了重装的冲动。今天齐家安安含泪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